洛川会议的拼音、解释、组词

洛川会议的简介:

luò chuān huì yì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是实行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这次会议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以及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可靠的政治思想基础。

  • AI解释

《洛川会议》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称为“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于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在陕西省洛川县冯家村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开始对华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进攻。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共中央召开洛川会议。 - 主要内容: 确定了在全面抗战中,实行人民战争路线的具体政策;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这次会议对于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推动全国各族各界同胞团结起来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重要决议: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毛泽东同志的《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的书面报告。

接下来是5个使用“洛川会议”的造句:

  1. 洛川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
  2. 为了纪念洛川会议,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学习活动来重温那段历史。
  3. 在洛川会议上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至今仍对我们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4. 研究历史时,我们应该深入探讨洛川会议的具体内容及其影响。
  5. 洛川会议中确定的战略方针为中国最终赢得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分词解释

luò

1 〔~河〕水名,在中国陕西省。又叫北洛河。2 〔~水〕水名,源于中国陕西省洛南县,东流经河南省入黄河。古作“ 雒 ”。

chuān

1 河流:名山大~。~流不息。2 平原,平地:平~。米粮~。3 〔~资〕旅费。4 特指中国四川省:~剧。~菜。~贝。

huì,kuài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4 彼此见面:~面。~见。5 付钱:~账。~钞。6 理解,领悟,懂:~心,体~。7 能,善于:~游泳。~英语。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10 恰好,正好:~天大雨。11 一小段时间:~会儿。

1 意见,言论:~论。提~。建~。2 讨论,商量:商~。会~。协~。~案。~决。~价。3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非~。恐招物~。4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奏~。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