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迦诺会议的拼音、解释、组词

洛迦诺会议的简介:

luò jiā nuò huì/kuài yì
1925年在瑞士洛迦诺召开的国际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签订了最后议定书和七个条约,总称“洛迦诺公约”。内容包括:德、比、法、英、意相互保证维持《凡尔赛和约》规定的德法、德比之间的领土现状;德国与比、波、法、捷分别签订条约,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法国与波、捷分别签订防备德国进攻的互助条约。

  • AI解释

洛迦诺会议》是20世纪初国际关系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主要涉及1925年德国与欧洲多个国家在瑞士洛迦诺小镇召开的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一战后的领土争端、加强欧洲安全,并通过签订条约来实现德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

详细解释

  •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在凡尔赛会议上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制裁和惩罚,其中一项就是限制了德国的军事力量。然而,这种做法导致了德国对这些条款感到不满,并且这种情绪在随后的时间里引发了诸多政治和社会问题。

  • 会议目的洛迦诺会议的核心目的是为了缓和欧洲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尤其是减轻法国和英国对德国重建军力的担忧,并通过外交途径来实现欧洲的安全与稳定。会议期间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和平条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洛迦诺公约》,它允许德国加入国际联盟并重新获得一些领土。

  • 影响: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取得了和平的成果,但事实上,《洛迦诺公约》并没有彻底解决德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根本矛盾和不信任。它在短期内为欧洲带来了和平的假象,但从长远来看,未能建立一个持久的和平机制。

造句

  1. 历史上的《洛迦诺会议》虽然表面上达到了外交的胜利,但实际上却埋下了未来冲突的种子。
  2. 在《洛迦诺会议》上签订的条约虽然看似解决了欧洲的安全问题,但其中隐含的风险却逐渐显现出来。
  3. 洛迦诺会议》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从战争向和平过渡的重要步骤,尽管这个过程并不完美。
  4. 尽管《洛迦诺会议》在当时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外交成就,但它未能完全解决欧洲的安全问题,并且很快被证明是不稳定的。
  5. 今天的国际社会可以借鉴历史上的《洛迦诺会议》,通过更加全面的国际合作来实现长久和平。

分词解释

luò

1 〔~河〕水名,在中国陕西省。又叫北洛河。2 〔~水〕水名,源于中国陕西省洛南县,东流经河南省入黄河。古作“ 雒 ”。

nuò

1 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唯唯~~。2 答应,允许:~言。许~。承~。一~千金。

huì,kuài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4 彼此见面:~面。~见。5 付钱:~账。~钞。6 理解,领悟,懂:~心,体~。7 能,善于:~游泳。~英语。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10 恰好,正好:~天大雨。11 一小段时间:~会儿。

1 意见,言论:~论。提~。建~。2 讨论,商量:商~。会~。协~。~案。~决。~价。3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非~。恐招物~。4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奏~。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