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不绝书的拼音、解释、组词

史不绝书的简介:

shǐ bù jué shū
书:指记载。史书上不断有记载。过去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同类的事经常发生,不断见于记载。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鲁之于晋也,职贡不乏,玩好时至,公卿大夫相继于朝,史不绝书,府无虚月。唐˙徐彦伯˙汾水新船赋:厥声载路,赓歌济巨川之功;史不绝书,考课获畴庸之最。

1. 同类的事经常发生,不断见于记载。《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鲁之于晋也,职贡不乏,玩好时至,公卿大夫相继于朝,史不绝书,府无虚月。」唐.徐彦伯〈汾水新船赋〉:「厥声载路,赓歌济巨川之功;史不绝书,考课获畴庸之最。」

实际上,“史不绝书”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历史术语或成语,可能是对“历史不断记载”的一种文学表达方式。它大致的意思是表示历史的记录和传承不会中断。这种说法常常被用来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重要性。

详细解释:

  • 历史:指过去发生的事情、事件及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
  • 不绝书:意思是“不间断地书写”,表示历史的记载不会断绝,一直延续下去。

5个造句示例:

  1. 自古以来,我国的历史就是一部连续不断的文献,在漫长的岁月里,史不绝书,成为了我们了解过去、理解今天的宝贵资源。
  2. 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时,我们常常感叹于那些代代相传的典籍,它们如同史不绝书般记录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历史。
  3. 他致力于撰写一部全面反映中国近现代史的巨著,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后来人能够了解这段历史,真正做到“史不绝书”。
  4.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尽管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史不绝书”的理念依然重要,提醒我们重视并传承历史的记忆。
  5. 为了促进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和尊重,博物馆、档案馆和社会团体纷纷投入到保存和传播历史资料的工作中来,努力实现“史不绝书”。

需要注意的是,“史不绝书”虽然是一个创造性的表达方式,但在正式的语境或学术写作中可能需要调整为更加标准的语言形式。

分词解释

shǐ

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通~。断代~。近代~。世界~。文学~。~诗。~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坛。~评。~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不绝书。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太~。内~。3 古代官职:刺~。御~。4 姓。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jué

1 断:~种。~缘。~嗣。~情。~迹。断~。杜~。灭~。空前~后。2 尽,穷尽:~命。~望。~境。~棋。气~。3 极,极端的:~妙。~密。~壁。~无仅有。4 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色。~技。~伦。~唱。~代。5 一定的,肯定的:~对。~然。6 越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7 旧体诗的一种体裁:~句。五~。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