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的组词
采常见的组词有:采诗,采莲,采捋,采色,采辑,采衣,采菽,采斿,采真,采察,采食,采兰子,采山,采样,采揪,采战,采薪之忧,采信,采邑(cài-),采庸,采捃,采毫,采畿,采搏,采香路,采茶戏,采僚,采问,采卫,采药
| 词语 | 解释 |
|---|---|
| 采诗 | 采诗 cǎi shī1.搜集民歌。唐白居易诗题:"裴侍中晋公出讨淮西时﹐过女几山下﹐刻石题诗……故居易作诗二百言﹐继题公之篇末﹐欲使采诗者﹑修史者﹑后之往来观者﹐知公之功德本末前后也。" |
| 采莲 | 采莲 cǎi lián1.即《采莲曲》。 |
| 采捋 | 采捋 cǎi luō1.犹摘取。语本《诗.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
| 采色 | 采色 cǎi sè1.指绚丽的颜色。 2.神色,容态。 3.文辞的色采。 4.指某种思想倾向或事物的某种情调风味。 |
| 采辑 | 采辑 cǎi jí1.搜集辑录。 |
| 采衣 | 采衣 cǎi yī1.指彩色之衣。亦指未冠者之服。 |
| 采菽 | 采菽 cǎi shū1.谓采摘豆叶。 2.喻夺取政权。语本《诗.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郑玄笺:"藿生原中,非有主也,以喻王位无常家也,勤于德者则得之。" |
| 采斿 | 采斿 cǎi liú1.彩色的旗饰。借指为旗帜。斿,同"旒"。 |
| 采真 | 采真 cǎi zhēn1.道教语。指顺乎天性,放任自然。《庄子.天运》:"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义,以游逍遥之虚,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古者谓是采真之游。"郭象注:"游而任之,斯真采也。真采则色不伪矣。"成玄英疏:"谓是神采真实而无假伪,逍遥任适而随化遨游也。"后多指求仙修道。 |
| 采察 | 采察 cǎi chá1.采纳察知;查访。 |
| 采食 | 采食 cǎi shí1.谓古代公卿大夫依靠封地为生。 |
| 采兰子 | 采兰子 cǎi lán zǐ1.指孝子。 |
| 采山 | 采山 cǎi shān1.开采矿产。 2.上山打柴。 |
| 采样 | 采样 cǎi yàng1. 从大量同类实物中抽取一部分做样品。如:三个月来,食品采样检查,卫生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
| 采揪 | 采揪 cǎi jiū1.犹理睬。 |
| 采战 | 采战 cǎi zhàn1.犹采补。 |
| 采薪之忧 | 采薪之忧 cǎi xīn zhī yōu采薪:打柴。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 |
| 采信 | 采信 cǎi xìn相信(某种事实)并用来作为处置的依据:被告的陈述证据不足。法庭不 ~。 |
| 采邑(cài-) | 采邑(cài-) cài yì (cài-)又称“采地”。封建社会君主赏赐给亲信、贵族、臣属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农民。受到这种赏赐的人必须效忠君主,并承担进贡和在战时提供兵员的义务;对采邑中的百姓有管辖权,并课征租税。初为终身占有,后变为世袭。中国盛行于周朝,西欧于中世纪实行。 |
| 采庸 | 采庸 cǎi yōng1.笙的别称。 |
| 采捃 | 采捃 cǎi jùn1.收集。 2.拾取。亦指拾取之物。 |
| 采毫 | 采毫 cǎi háo1.彩笔;绚丽的文笔。 |
| 采畿 | 采畿 cǎi jī1.亦作"采圻"。 2.古代"九畿"之一。 |
| 采搏 | 采搏 cǎi bó1.犹剽窃。 |
| 采香路 | 采香路 cǎi xiāng lù1.采香径。 |
| 采茶戏 | 采茶戏 cǎi chá xì戏曲剧种的一类。由民间歌舞采茶灯发展而来的戏曲的统称。采茶灯于“灯节”或收茶季节演唱以采茶为内容的节目,后发展为对子戏或三小戏,有些已发展为能演大型剧目的剧种。现流行各地的有江西采茶戏、黄梅采茶戏、粤北采茶戏等。 |
| 采僚 | 采僚 cǎi liáo1.指官吏。 |
| 采问 | 采问 cǎi wèn1.搜集访问。 |
| 采卫 | 采卫 cǎi wèi1.采服和卫服。即《周礼》的采畿和卫畿。 |
| 采药 | 采药 cǎi yào1.亦作“采葯”。谓采集药物。亦指隐居避世或求仙修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