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庸的拼音、解释、组词

采庸的简介:

cǎi yōng
1.笙的别称。

  • AI解释

关于“采庸”一词,它主要来源于中国古典文献和古代地名,具体含义可能有所不同。在古代,“采”通常指的是地方官员或贵族获得一定地区的权利、管理权;“庸”则与官职、职位有关。结合这些字面意义,“采庸”通常指的是一种通过特定途径获得的地方官职或者管理权限的方式。

以下是根据这一解释的造句:

  1. 在古代,王公大臣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获取地方管理的权利,例如采庸,这是一种合法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势力范围。
  2. 历史上许多有才华的人曾通过采庸这种方式获得了重要的官位,从而得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才能。
  3. 他不仅善于治理地方事务,而且擅长通过采庸的方式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力资源。
  4. 在那个时代,采庸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很多人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了自己乃至家族的命运。
  5. 通过对采庸制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政治体系中官员选拔和管理的复杂性。

请注意,“采庸”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并不常见,上述造句主要是基于对“采庸”的一般解释而构建。如果需要更精确、特定语境下的用法或意义,请进一步提供具体背景信息。

分词解释

cǎi,cài

1 摘取:~撷。~花。~摘。~制。2 开采:~煤。~矿。3 选取,取:~访(搜集寻访)。~纳(接受意见)。~集。~购。~写。4 神采,神色,精神:神~。精~。5 同“ 彩 ”。6 〔~~〕盛多的样子。7 古代指官。

yōng

1 平常,不高明的:平~。~医。~言。~俗。~人。昏~。~主(平庸或昏庸的君主)。~夫。~暗(平凡,愚昧)。~~碌碌(没有志气,没有作为)。2 需要:无~细述。无~讳言。3 岂,怎么:~讵(岂,何以,怎么,亦作“庸遽”)。4 中国唐代一种赋税法:租~调。5 功劳:~绩(功绩)。6 古同“佣”,雇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