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的组词

印常见的组词有:印盒,印工,印署,印度尼西亚,印历,印相,印花,印钉,印奁,印纸历子,印纹,印照,印造,印度河恒河平原,印人,印样,印钮,印踪,印票,印证,印函,印刷品,印纹陶文化,印匣,印记,印加文化,印牌,印心,印头钱,印子

词语 解释
印盒 yìn hé1.模子。 2.盛印章的盒子。
印工 yìn gōng1.铸印的工匠。 2.印刷工艺。
印署 yìn shǔ1.谓盖印签押。
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 yìn dù/duó ní xī yà东南亚国家。包括苏门答腊、爪哇等大小岛屿13700多个。面积190.46万平方千米。为世界最大的群岛国。人口1.96亿(1993年)。有100多个民族。首都雅加达。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多火山和地震。跨赤道南北,大部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作物资源丰富,橡胶和棕油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石油在出口中占重要地位。
印历 yìn lì1."印纸历子"的省称。 2.泛指官府发的凭证。
印相 yìn xiāng/xiàng使光线透过底片,在感光材料上曝光,经冲洗加工后制成画面与原样大小相同的照片的方法。
印花 yìn huā1.旧时一种用于缄封公文的凭证。 2.谓将花纹或图案印到纺织品等物上。 3.谓印有图案或花纹。 4.指印花税。 5.指印花税票。由政府出售,贴在契约﹑凭证等上面,作为税款的一种特制印刷品。
印钉 yìn dīng/dìng1.印刷装订。
印奁 yìn lián1.犹印盒。
纸历子 印纸历子 yìn zhǐ lì zǐ1.宋制,外任官员赴任时,朝廷发给印有各种项目的记录册,由官员于任上填写,作为考核其政绩的根据,称"印纸历子"。
印纹 yìn wén/wèn1.图章印出的痕迹。
印照 yìn zhào1.执照,凭证。
印造 yìn zào1.印刷制作。
度河恒河平原 印度河恒河平原 yìn dù/duó hé héng hé píng yuán又称“印度大平原”。在南亚喜马拉雅等山脉和德干高原之间。面积约75万平方千米。平原东部又称恒河平原,大部在印度境内;西部又称印度河平原,大部在巴基斯坦境内。
印人 yìn rén1.篆刻家。清周亮工撰有《印人传》,清汪启淑撰有《续印人传》,近人叶为铭汇集二书,增补为《广印人传》。
印样 yìn yàng1.印出的字样。
印钮 yìn niǔ亦作“印纽”,又称“印鼻”。印章顶端的带孔雕饰。钮孔用以穿绶带佩印于身上。秦汉印钮,有龟、螭、辟邪、虎等形状,以区分官员品级。后世私印之钮,形式更多。
印踪 yìn zōng1.指脚印。
印票 yìn piào/piāo1.旧时官方颁发的券证。
印证 yìn zhèng证明符合事实:他的推测得到了印证|他的话印证了我的感觉。
印函 yìn hán1.即印匣。
刷品 印刷品 yìn shuā/shuà pǐn1.印刷成的书报﹑图片等。
纹陶文化 印纹陶文化 yìn wén/wèn táo/yáo wén huà/huā1.我国东南地区的一种古代文化。以表面拍印几何形花纹的陶器为主要特征,故名。主要分布在广东﹑台湾﹑福建﹑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等地。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晩期,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延续时间较长,而且各地区文化的面貌也不相同。
印匣 yìn xiá1.印章盒。
印记 yìn jì1.公章;图章。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有《叙古今公私印记》。 2.盖章的印迹。 3.痕迹;标记。
加文化 印加文化 yìn jiā wén huà/huā拉丁美洲印第安人三大文化之一。由居住在今南美安第斯山区的印加人创造。13世纪印加人定居于今秘鲁库斯科谷地。后大举扩张,至16世纪初形成包括今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智利部分地区的庞大国家。1533年被由皮萨罗率领的西班牙殖民者灭亡。印加文化吸取了古代南美各种印第安文化成就,农业发达,纺织和金属加工技艺高超,有严密的行政管理系统。后被西班牙殖民者破坏。
印牌 yìn pái1.将印和令牌。 2.清初颁发的一种户口登记牌。
印心 yìn xīn1.佛家谓印证于心而顿悟。
头钱 印头钱 yìn tóu/tou qián1.即印子钱。
印子 yìn zǐ1.痕迹。 2.图章。 3.指印子钱。清张焘《津门杂记》有《打印子》篇。

印的二字词语

齿

印的三字词语

刷品 头钱 子房 把子 度麻 子金 相纸 刷体 象派 度洋 经院 地语 度河 度绸 花税 子铺 子债 刷物 刷所 子钱

印的四字成语

纸历子 加文化 度支那 象画派

其他字的组词

匹组词 讳组词 驳组词 担组词 拐组词 帚组词 腾组词 糠组词 蹬组词 㰜组词 鑲组词 鬤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