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税的拼音、解释、组词

印税的简介:

yìn shuì
1.即印花税。

  • AI解释

《印税》是税收的一种,特指对书刊、报纸等印刷品及相关物品在进行印刷或出版时所征收的税费。这一税种在中国古代和现代都有体现,它主要为了调节图书市场,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并且曾经是中国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详细解释:

  1. 定义: 印税是对印刷、复制各种书刊、报纸等作品的行为征缴的一种税收。
  2. 征收目的: 一方面是为了规范出版行业,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政府获取一定的财政收入。
  3. 历史背景: 在中国历史上,自宋代起就开始对书籍进行征税。至清代,印书税成为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印刷业和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印税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造句:

  1. 自从政府取消了印税政策以来,小型出版社开始蓬勃发展。
  2. 为了提高书籍的质量和减少出版成本,该书社决定采用更高效的排版技术,并考虑减免一部分应支付的印税。
  3. 这本新出的小说因为没有支付相应的印税而被印刷厂拒绝接收。
  4. 尽管许多电子书已经兴起,但传统的纸质图书仍然在文化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相关的印税政策仍旧有效实施。
  5.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政府也在考虑如何改革现有的印税体系以适应新的出版形式。

分词解释

yìn

1 图章,戳记:~章。~玺。~记。~把子(亦喻政权)。2 痕迹:手~。指~。~子(a.痕迹;b.高利贷的一种,全称“~~钱”)。3 用油墨、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布、器皿等材料上:~刷。排~。~制。~发(fā)。4 彼此符合:~证。心心相~。5 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象。6 姓。

shuì

1 国家向企业或集体、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收。~额。~款。~率。~法。~制。~务。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