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的拼音、解释、组词
印度教的简介:
yìn dù/duó jiào/jiāo
印度的传统宗教。公元8-9世纪,由婆罗门教吸收佛教、耆那教的某些教义,经商羯罗等改革后形成。也称“新婆罗门教”。主要经典为《吠陀》等。主要教义仍是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之说。主要教派有湿婆派、毗湿奴派和性力派等。近代以来又相继出现梵社、圣社、罗摩克里希那教会等组织,并传布到世界各地。
印度的传统宗教。公元8-9世纪,由婆罗门教吸收佛教、耆那教的某些教义,经商羯罗等改革后形成。也称“新婆罗门教”。主要经典为《吠陀》等。主要教义仍是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之说。主要教派有湿婆派、毗湿奴派和性力派等。近代以来又相继出现梵社、圣社、罗摩克里希那教会等组织,并传布到世界各地。
- AI解释
《印度教》详细解释
1. 概述: 印度教是一种古老的宗教,起源于南亚次大陆。它没有单一的创始者或经典,而是由多种传统、哲学和神话交织而成的一个复杂的体系。尽管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习俗和信仰,但印度教的基本信仰核心之一是梵我合一(Brahman-Atman)的理念。
2. 主要神祇: 印度教中崇拜众多的神祇,其中最重要的是湿婆(Shiva)、毗湿奴(Vishnu)、梵天(Brahma),被称为 Trimurti 或三大主神。此外,还有诸多女神如拉克希米(Lakshmi)、德维(Durga)等。
3. 宗教实践: 印度教的宗教实践多种多样,包括朝圣、祭典、冥想、梵文吟诵以及瑜伽修炼等。
4. 重要节日: 例如排灯节(Diwali),庆祝光明战胜黑暗;婆罗多舞节(Vasant Panchami),纪念女神洛蒂(Lakshmi)的到来,也称作财富之日;以及洒红节(Holi),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与新年的开始。
5. 重要经典: 《吠陀》是最早的印度教文献,《奥义书》解释了梵我合一的观点。《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则被认为是印度文学的经典作品,也对宗教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造句
- “虽然在不同的国家中,印度教的习俗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信仰是一样的。”
- “每年,无数信徒都会前往瓦拉纳西河畔进行印度教传统的洗礼仪式。”
- “印度教中的多元性使得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宗教实践方式。”
- “排灯节期间,人们会燃放成千上万的灯笼来庆祝光明战胜黑暗这一主题。”
- “在印度教徒看来,梵天、毗湿奴与湿婆三位主神代表着宇宙中不同的力量和原则。”
这些造句旨在展示印度教的基本概念以及该宗教的一些重要实践。
分词解释
印
yìn
1 图章,戳记:~章。~玺。~记。~把子(亦喻政权)。2 痕迹:手~。指~。~子(a.痕迹;b.高利贷的一种,全称“~~钱”)。3 用油墨、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布、器皿等材料上:~刷。排~。~制。~发(fā)。4 彼此符合:~证。心心相~。5 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象。6 姓。
度
dù,duó
1 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尺~。刻~。~量衡。2 事物所达到的境界:程~。高~。风~。3 分角的单位,一圆周角分为360度:角~。4 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温~。湿~。经~。纬~。浓~。5 电能的单位,一千瓦小时电量的通称。6 法则,应遵行的标准:制~。法~。7 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8 能容受的量:气~。9 考虑,打算:置之~外。10 过,由此到彼:~日。~假。欢~新春。11 量词,次:一~。再~。12 僧尼道士劝人出家:剃~(剃发出家)。13 姓。
教
jiào,jiāo
1 指导,训诲:~习。~头。~正。~师。~导。管~。请~。~学相长。因材施~。2 使,令:风能~船走。3 指“宗教”:~士。~主。~皇。~堂。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