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斯坦人的拼音、解释、组词

印度斯坦人的简介:

yìn dù/duó sī tǎn rén
一译“兴都斯坦人”。印度人数最多的民族。另有少数在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约2.1亿人(1983年)。讲印地语。大多信印度教,少数信伊斯兰教。盛行种姓制度和种姓内婚。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从事手工业。

  • AI解释

印度斯坦人》这个词通常不是指单个人,而是用来泛指居住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人群。这两个国家历史上都是由印度斯坦地区的一部分组成的。“印度斯坦”这个名字来源于古地名或历史区域划分,它是一个文化、语言与地理的组合概念。

解释

  • 背景:这个词源自于古代,包含了对南亚文化的共同认同感。
  • 用法:在现代语境中,“印度斯坦人”通常用于描述那些拥有相似文化和传统的人们,而不局限于国籍或政治边界。它也常被用来指涉说印地语、乌尔都语或其他相关语言的民众。

造句

  1. 文化层面:“尽管两国分治已久,但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停止,《印度斯坦人》共享着丰富多元的文化遗产。”
  2. 文学作品:在著名的乌尔都语诗人萨利姆·拉扎(Salim Rushdie)的《印度斯坦人的诗篇》中,他探索了这一群体的情感与思想。
  3. 历史视角:“在19世纪末期,许多知识分子和革命者试图通过建立‘印度斯坦国家’来团结所有受英国殖民统治的人们。”
  4. 日常生活:即使是在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以及其他说印地语或乌尔都语的社区中,《印度斯坦人》的身份认同依然影响着个人与群体的生活方式。
  5. 媒体内容:“在电视剧《印度斯坦人的梦想》中,讲述了几个家庭跨越国界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印度斯坦人》在面对历史挑战时的精神力量。”

请注意,“印度斯坦人”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在使用时可能需要进一步明确其具体的文化或政治背景。

分词解释

yìn

1 图章,戳记:~章。~玺。~记。~把子(亦喻政权)。2 痕迹:手~。指~。~子(a.痕迹;b.高利贷的一种,全称“~~钱”)。3 用油墨、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布、器皿等材料上:~刷。排~。~制。~发(fā)。4 彼此符合:~证。心心相~。5 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象。6 姓。

dù,duó

1 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尺~。刻~。~量衡。2 事物所达到的境界:程~。高~。风~。3 分角的单位,一圆周角分为360度:角~。4 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温~。湿~。经~。纬~。浓~。5 电能的单位,一千瓦小时电量的通称。6 法则,应遵行的标准:制~。法~。7 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8 能容受的量:气~。9 考虑,打算:置之~外。10 过,由此到彼:~日。~假。欢~新春。11 量词,次:一~。再~。12 僧尼道士劝人出家:剃~(剃发出家)。13 姓。

1 这,这个,这里:~人。~时。以至于~。2 乃,就:有备~可以无患。3 劈:“墓门有棘,斧以~之”。4 古同“厮”,卑贱。5 古同“澌”,尽。6 姓。

tǎn

1 宽而平:平~。~荡。~直(a.平坦笔直;b.坦率)。~途。2 心地平静,没有隐瞒:~白。~然。~挚。~诚。~率(shuài )。3 “坦腹”的简称,指女婿:~床。令~。

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