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的组词

右常见的组词有:右文,右貂,右传之八章,右耳,右壁厢,右主,右史,右辅,右师,右戚,右列,右军习气,右衽,右姓,右扶风,右势下,右相,右署,右手画圆,左手画方,右军,右佥都御史,右派,右拒,右飨,右翼,右首,右券,右契,右寝,右府

词语 解释
右文 yòu wén1.崇尚文治。 2.汉字形声字中右旁兼声义者称为右文。 3.宋代宫殿名。
右貂 yòu diāo1.指冠的右方加饰貂尾。汉侍中﹑中常侍和唐右散骑常侍﹑中书令的冠饰。汉应劭《汉官仪》卷上:"侍中,左蝉右貂。"又:"中常侍,秦官也。汉兴,或用士人……光武以后,专任宦者,右貂金珰。"《后汉书.宦者传序》:"自明帝以后……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黄门亦二十人,改以金珰右貂,兼领卿署之职。"《新唐书.百官志二》:"右散骑与中书令为右貂。"后因以为右散骑常侍的代称。
传之八章 右传之八章 yòu chuán zhī bā zhāng打了一顿巴掌。
右耳 yòu ěr1.汉字偏旁,其形为"阝",如"邦"﹑"郊"﹑"部"等字的右边部分。
壁厢 右壁厢 yòu bì xiāng1.右边;右侧。
右主 yòu zhǔ1.复姓。《吕氏春秋.当赏》有右主然,高诱注:"秦守塞吏也。"
右史 yòu shǐ1.古代史官名。 2.唐以后为中书省起居舍人的别称。 3.复姓。
右辅 yòu fǔ1.右内史的别称。西汉主管京畿右内史地区的官。 2.汉三辅之一。右扶风的别称。因在京兆尹之西,故称。今为陕西凤翔。 3.泛指京西之地。 4.指右牙。
右师 yòu shī1.先秦时官名。 2.右军,右翼部队。 3.复姓。
右戚 yòu qī1.皇家贵戚。
右列 yòu liè1.指先贤,有德才的前辈。 2.指吏部。为尚书省六部之首。班列次序,居各部之上,故称。 3.指武官。古代武官居于朝班之右。
军习气 右军习气 yòu jūn xí qì右军: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比喻一味摹拟古人,不能自创一格。
右衽 yòu rèn1.古代中原汉族服装衣襟向右,因以"右衽"谓中夏风习。 2.泛指衣襟。
右姓 yòu xìng1.豪族大姓。
扶风 右扶风 yòu fú fēng1.官名。亦指其所辖政区名。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其地在今陕西长安县西,为拱卫首都长安的三辅之一。参见"三辅"。
势下 右势下 yòu shì xià1.右边;右侧。
右相 yòu xiāng/xiàng1.官名。春秋齐景公始置左右相各一,秦及汉初因之。文帝以后置丞相一人。北齐﹑北周设左右丞相。唐玄宗开元初年改左右仆射为尚书左右丞相,天宝初复其旧,乃改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南宋﹑元﹑明皆曾设左右丞相,后废。
右署 yòu shǔ1.高级官职。
手画圆,左手画方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 yòu shǒu huà yuán,zuǒ shǒu huà fāng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
右军 yòu jūn1.周制,天子有三军,称中军﹑左军﹑右军。亦泛指右翼部队。 2.晋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后称羲之为"右军"。 3.相传王羲之爱鹅,后以"右军"作为鹅的别名。
佥都御史 右佥都御史 yòu qiān dū/dōu yù shǐ1. 官名。明代都察院置左右佥都御史,略次于左右副御史。参见“右都御史”条。如: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清·张廷玉《明史》。
右派 yòu pài1.阶级﹑政党﹑集团内,在政治﹑思想﹑主张﹑行动上保守或反动的一派。
右拒 yòu jù1.布于右翼的方形军阵。
右飨 yòu xiǎng1.谓享受祭献,佑助降福。
右翼 yòu yì1.作战﹑检阅时在正面部队右侧的部队。 2.右边;右侧。 3.政党或阶级﹑集团中在政治上﹑思想上属于保守﹑落后乃至反动的一部分。
右首 yòu shǒu1.右边。多指位置。
右券 yòu quàn/xuàn契约的右半联。古代刻木为契,分左右两半,双方各执其一,作为凭信:且虞卿操其两权,事成,操右券以责,事不成,以虚名德君,君必勿听也。
右契 yòu qì/qiè/xiè1.右券。
右寝 yòu qǐn1.帝王寝宫中的西堂。
右府 yòu fǔ1.宋代枢密使和枢密院的别称。

右的二字词语

广

右的三字词语

壁厢 扶风 势下 执法 文说 侍郎 丞相

右的四字成语

军习气 翦左屠 都御史 剪左屠 相丹青

其他字的组词

内组词 反组词 少组词 用组词 肖组词 肘组词 岸组词 抽组词 盾组词 宴组词 峰组词 脏组词 埃组词 晚组词 趾组词 褂组词 黎组词 檐组词 釀组词 轥组词 驣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