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的组词
刘常见的组词有:刘天华(1895-1932),刘宠一钱,刘琨舞,刘勰(约465-约532),刘氏冠,刘猛将军,刘徽,刘村,刘志丹(1903-1936),刘光第(1859-1898),刘伶锸,刘海粟(1896-1994),刘毅答诏,刘表,刘参军,刘生,刘雪庵(1905-1985),刘胡兰(1932-1947),刘三妹,刘向,刘师哥,刘海蟾,刘郎前度,刘灵,刘方平,刘松年,刘克庄(1187-1269),刘纲,刘桢(186-217),刘复基(1883-1911)
| 词语 | 解释 |
|---|---|
| 刘天华(1895-1932) | 刘天华(1895-1932) liú tiān huá/huà/huā (1895-1932)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江苏江阴人。曾参加上海开明剧社乐队。1922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和北京艺术专门学校。1927年创办“国乐改进社”。作有二胡曲《良宵》、《空山鸟语》和琵琶曲《歌舞引》等,发展了二胡、琵琶的表现手法。曾用五线谱、工尺谱记录梅兰芳的唱腔,辑成《梅兰芳曲谱》。 |
| 刘宠一钱 | 刘宠一钱 liú chǒng yī qián1.东汉会稽太守刘宠将内迁为大臣,山阴县有五﹑六老人各赠百钱为他送行。刘宠难拂众意,只受每人一钱。后用为称誉廉吏的典实。 |
| 刘琨舞 | 刘琨舞 liú kūn wǔ1.《晋书.祖逖传》载:祖逖与刘琨同寝,祖中夜闻荒鸡鸣,蹴醒刘琨,起而舞剑。后以"刘琨舞"喻志士奋发之情。 |
| 刘勰(约465-约532) | 刘勰(约465-约532) liú xié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字彦和,原籍东莞莒县(今属山东),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精通文学和佛理。曾任步兵校尉、东宫通事舍人,受昭明太子萧统赏识。萧统死后出家为僧,法名慧地。所著《文心雕龙》,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杰作。 |
| 刘氏冠 | 刘氏冠 liú shì/zhī guān/guàn1.汉高祖刘邦创制的一种竹皮冠。 |
| 刘猛将军 | 刘猛将军 liú měng jiāng/jiàng jūn1.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指宋刘锜。宋景定四年,旱蝗,上敕刘锜为扬威侯天曹猛将之神。敕云"飞蝗入境,渐食嘉禾,赖尔神灵,剪灭无余。"蝗遂殄灭。见罗振玉《俗说》引朱坤《灵泉笔记》。 2.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指元刘承忠。承忠元末驻守江淮,会蝗旱,督兵捕逐,蝗殄灭殆尽。后元亡,自溺死,当地人祠之,称之曰刘猛将军。见《畿辅通志.祀典》。 |
| 刘徽 | 刘徽 liú huī魏晋时数学家。公元263年注《九章算术》九卷。用割圆术推算圆面积公式,首先建立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并求出π≈157/50(=3.14)和π≈3927/1250(=3.1416)。另撰《重差》一卷,因其中首题是测量海岛,后以《海岛算经》传世;《九章重差图》一卷,已失传。 |
| 刘村 | 刘村 liú cūn1.宋代画家刘益的美称。 |
| 刘志丹(1903-1936) | 刘志丹(1903-1936) liú zhì dān (1903-193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陕西保安(今志丹)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1928年参与领导渭华起义。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总指挥,参与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1935年任中共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率部粉碎国民党军的多次“围剿”,使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为全国红军北上抗日创造了条件。后任红二十八军军长。1936年4月率部参加东征,在战斗中牺牲。 |
| 刘光第(1859-1898) | 刘光第(1859-1898) liú guāng dì (1859-1898)清末维新派。四川富顺人。曾任刑部主事。后参加保国会。戊戌变法时升为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预新政。戊戌政变时与谭嗣同等同时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
| 刘伶锸 | 刘伶锸 liú líng chā1.见"刘伶酒"。 |
| 刘海粟(1896-1994) | 刘海粟(1896-1994) liú hǎi sù (1896-1994)画家,美术教育家。武进(今江苏常州)人。1912年创办中国第一所上海图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并任校长。1928年和1933年两度赴欧洲考察。建国后历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作品有画集《黄山》、《海粟国画》,论著《黄山谈艺录》、《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等。 |
| 刘毅答诏 | 刘毅答诏 liú yì dá zhào指敢于谏诤。 |
| 刘表 | 刘表 liú biǎo1.荆州(现在湖北、湖南一带)牧。州牧是东汉后期一个州的长官,管辖几个郡的军政。 |
| 刘参军 | 刘参军 liú cān/shēn jūn1.晋刘伶曾仕建威参军,因称刘参军。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诗之三题名《刘参军》。 |
| 刘生 | 刘生 liú shēng1.汉横吹曲名。原为人名。 |
| 刘雪庵(1905-1985) | 刘雪庵(1905-1985) liú xuě ān (1905-1985)作曲家。四川铜梁人。1930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1939年起在重庆音乐院任教。建国后历任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作有歌曲《长城谣》,《流亡三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上前线》等一百三十余首,钢琴曲《中国组曲》以及话剧《屈原》的配乐等。 |
| 刘胡兰(1932-1947) | 刘胡兰(1932-1947) liú hú lán (1932-1947)革命烈士。山西文水人。女。1945年到县抗日救国会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结业后任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1946年任区妇救会干事,参加土地改革试点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月12日在国民党军突袭云周西村时被捕,在敌人威胁面前坚贞不屈,怒斥敌人,毫不畏惧地躺在敌人的铡刀下壮烈牺牲。毛泽东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
| 刘三妹 | 刘三妹 liú sān mèi1.亦称"刘三姐"。 2.传为唐代著名的壮家女歌手,善唱山歌,有"歌仙"之称。 |
| 刘向 | 刘向 liú xiàng1. (约前77—前6) 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现在江苏省沛县)人,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等。 |
| 刘师哥 | 刘师哥 liú shī gē1.牡丹花品种之一。 |
| 刘海蟾 | 刘海蟾 liú hǎi chán1.亦称"刘海"。 2.五代燕山人,名操,字昭远,以号行。道教全真道祖师。初事燕主刘守光为丞相。一日,道人正阳子来谒,说清静无为之法,并索鸡卵十枚,累金钱上。海蟾惊呼:"危哉!"道人说:"居荣禄,履忧患,其危殆甚!"海蟾悟,弃官归隐,后仙去。见《神仙通鉴》。民间多绘作仙童状,前额垂发,手舞钱串,骑蟾背上。俗称"刘海"。 |
| 刘郎前度 | 刘郎前度 liú láng qián dù诗文中以之称去而复来的人。 |
| 刘灵 | 刘灵 liú líng1.即晋代的刘伶。亦称"刘参军"。 |
| 刘方平 | 刘方平 liú fāng píng生卒年不详,河南人。其诗多写闺情、乡思,内容狭窄。染寓情于景,蕴涵含蓄,颇有名篇传世。 |
| 刘松年 | 刘松年 liú sōng nián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1190-1194年间任画院待诏。擅画山水,青绿者工细妍丽,水墨者取法李唐而较为精致,有独特风貌。兼工人物,神态生动。与李唐、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家”。有《四景山水图》等存世。 |
| 刘克庄(1187-1269) | 刘克庄(1187-1269) liú kè zhuāng (1187-1269)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为江湖派诗人中的重要作家。诗作内容丰富,但有粗浅的弊病。又能词、散文。有《后村先生大全集》。 |
| 刘纲 | 刘纲 liú gāng1.三国时吴下邳人。传说他能檄召鬼神,后与妻樊云翘同入四明山仙去。 |
| 刘桢(186-217) | 刘桢(186-217) liú zhēn (186-217)东汉文学家。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任曹操丞相掾属、曹丕五官中郎将文学。后因罪服劳役,又免罪充当小吏。长于五言诗,后人将他与曹植并列,合称“曹刘”。明人辑有《刘公干集》。 |
| 刘复基(1883-1911) | 刘复基(1883-1911) liú fù jī (1883-1911)近代民主革命烈士。湖南常德人。参加同盟会。后投入湖北新军,任文学社评议部长。湖北革命军总指挥部成立后任参议。武昌起义前夕,因汉口机关遭破坏,被捕就义。为“武昌三烈士”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