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侍郎的拼音、解释、组词
右侍郎的简介:
yòu shì láng/làng
1. 官名。侍郎为唐以后中央六部的副长官。明清时设左右二侍郎。如:南京吏部右侍郎。——清·张廷玉《明史》。
1. 官名。侍郎为唐以后中央六部的副长官。明清时设左右二侍郎。如:南京吏部右侍郎。——清·张廷玉《明史》。
- AI解释
《右侍郎》是古代中国官职的一种,属于六部中的尚书属下的高级官员。"侍郎"一词源自西汉,原指帝王身边的近臣,职责主要是劝谏和陪伴。到了唐宋时期,成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长官的辅佐官员,如吏部侍郎、户部侍郎等。在明朝时,"侍郎"作为正四品文职官员的名称广泛使用。
“右侍郎”是侍郎的一种称谓方式,“右”指的是其职位排列顺序为右侧的位置。在中国古代官制中,常采用左右来区分同一等级中的不同地位或职责。例如,在明清两代,六部各部尚书之下设有左侍郎和右侍郎两个副职。
以下是使用“右侍郎”的五个造句示例:
- 明朝嘉靖年间,张居正曾担任过吏部右侍郎一职。
- 清初学者顾炎武在其著作中提到了当时几位著名的文官,其中有位便是兵部右侍郎王时明。
- 在某历史题材的电视剧里,李自成起义军攻陷北京城后,将原任左、右侍郎等高官的官员逐一革职查办。
- 明代正德年间,杨廷和因直言上疏被贬为礼部右侍郎。
- 清朝雍正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曾大量起用能干的官员担任六部右侍郎等重要职务。
分词解释
右
yòu
1 面向南时,西的一边,与“左”相对:~手。~边。2 地理上指西方:山~。江~。3 指政治思想上保守或反动的:~倾。~派。~翼。4 古代称等级高的:~族。~职。无出其~(没有高过它的)。5 崇尚,重视:“窃以~文兴化,乃致治之所先”。6 古同“侑”,劝酒,劝食。7 古同“佑”,帮助,偏袒。
侍
shì
伺候,在旁边陪着:服~。~立。~者(侍奉左右的人)。~从。~读(给帝王讲学的人)。~坐。~役(仆人)。
郎
láng,làng
1 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大~。~才女貌。2 对某种人的称呼:货~。女~。3 旧时妻称夫或情人:~君。4 封建时代的官名:~中(①古官名;②中医医生)。侍~。员外~。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