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的组词
哥常见的组词有:哥伦布,哥们,哥舒,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高原,哥伦比亚,哥白尼,哥窑,哥咏,哥罗芳,哥哥,哥儿们,哥升节,哥德巴赫猜想,哥巴文,哥老会,哥儿,哥们儿,哥罗仿,哥特式艺术,哥斯达黎加,哥钟,哥子,哥本哈根大学,哥弟会,哥达纲领批判,哥萨克人,哥利拉,哥降节,哥德堡
词语 | 解释 |
---|---|
哥伦布 | 哥伦布 gē lún bù1. (1451—1506) 意大利航海家。生于热那亚。1492 年 4 月,与西班牙国王签定著名的“圣大菲协定”。同年 8 月 3 日,率船 3 艘,水手 90 名,从巴罗斯港出发,横渡大西洋,于 10 月驶抵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次年 3 月返航。此后的 10 余年间又先后 3 次西航,到达牙买加、波多黎各诸岛以及中南美洲大陆沿海一带。他误认为所到之地即印度,称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 |
哥们 | 哥们 gē mén1.弟兄们。 2.男子之间的昵称。 3.用作男子自称。含自夸的口气。 4.指结成一伙搞不正当活动的男青年。 |
哥舒 | 哥舒 gē shū1.复姓。唐突骑施有哥舒部,世居安西,亦以部落名为姓氏。唐有名将哥舒翰。参阅《旧唐书》本传﹑《通志.氏族五》。 |
哥伦比亚大学 | 哥伦比亚大学 gē lún bǐ yà dà/dài/tài xué美国的综合性私立大学。1754年创建于纽约。原名英王学院,1784年改名为哥伦比亚学院,1912年改现名。设有哥伦比亚学院(只招男生)、巴纳德学院(只招女生)和医学、法学、工程和应用科学、建筑、社会工作、药学、商学、美术、师范(只招大学本科毕业生)等学院。 |
哥伦比亚高原 | 哥伦比亚高原 gē lún bǐ yà gāo yuán世界著名的熔岩高原。在美国本土西北部。地面波状起伏,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经哥伦比亚河及其支流冲蚀,形成很多峡谷。 |
哥伦比亚 | 哥伦比亚 gē lún bǐ yà南美洲西北部国家。临太平洋和加勒比海。面积114.17万平方千米。人口3710万(1995年)。首都圣菲波哥大。安第斯山脉纵贯西部。太平洋沿岸和东部为平原。热带气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咖啡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最前列。鲜花生产享誉世界。绿宝石产量居世界前列。 |
哥白尼 | 哥白尼 gē bái ní1. (1473—1543) 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立者。在弗伦堡任教士时,建一小天文台,坚持观察天体 30 余年。约于 1536 年撰成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推翻统治天文学 1000 多年的托勒密“地球中心说”,建立了“太阳中心说”(即日心说),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同五大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运行的普通行星,其自身又以地轴为中心自转。1543 年公开出版了《天体运行论》一书。 |
哥窑 | 哥窑 gē yáo1.宋瓷窑名。窑址在浙江龙泉县南七十里华琉山下。北宋处州龙泉县旧有龙泉窑,南宋章生一﹑生二兄弟在此制瓷,各主一窑。生一所制之瓷号哥窑,生二所制者号弟窑。哥窑之瓷以胎细质白着称。参阅明王世贞《宛委馀编》卷十五﹑清朱琰《陶说.说古.古窑考》。 |
哥咏 | 哥咏 gē yǒng1.歌咏。 |
哥罗芳 | 哥罗芳 gē luó fāng1.见"哥罗仿"。 |
哥哥 | 哥哥 gē gē①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而年纪比自己大的男子。②同族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大的男子:叔伯~ㄧ远房~。 |
哥儿们 | 哥儿们 gē ér/er mén哥们儿。 |
哥升节 | 哥升节 gē shēng jié1.太平天国纪念耶稣升天的节日。哥,太父耶稣;升,指升天。洪秀全确定每年正月十三日为"哥升节"。 |
哥德巴赫猜想 | 哥德巴赫猜想 gē dé bā hè cāi xiǎng①数论中著名难题之一。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每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每一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奇素数之和。实际上,后者是前者的推论。两百多年来,许多数学家孜孜以求,但始终未能完全证明。1966年,中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素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2个的数之和”,简称“1+2”。这是迄今世界上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最佳成果。②报告文学。徐迟作。1978年发表。数学家陈景润从小酷爱数学。进入厦 |
哥巴文 | 哥巴文 gē bā wén1.中国纳西族的一种音节文字。自左向右横写。重文别体很多。许多字是东巴字的简化,也有些字受汉字影响而产生。主要用于抄写经书,使用范围很小。 |
哥老会 | 哥老会 gē lǎo huì/kuài帮会的一种,清末在长江流域各地活动,成员多数是城乡游民。最初具有反清意识,后来分化为不同支派,常为反动势力所利用。 |
哥儿 | 哥儿 gē ér/er①弟弟和哥哥(包括本人):你们~几个?ㄧ~俩都是运动员。②称有钱人家的男孩子:公子~。 |
哥们儿 | 哥们儿 gē mén ér/er①弟兄们:他们家~好几个呢。②用于朋友间,带亲热的口气:他和我是~,俩人好得无话不说。‖也说哥儿们(gēr·men)。 |
哥罗仿 | 哥罗仿 gē luó fǎng1.英语chloroform的译音。亦作"哥罗芳"。即氯仿。一种液体有机化合物,可作麻醉剂和溶剂。 |
哥特式艺术 | 哥特式艺术 gē tè shì yì shù/shú/zhú欧洲12世纪中叶至16世纪初的一种艺术。以大教堂建筑为主,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的式样,以广泛运用交叉肋拱、高扶壁、飞扶壁、尖拱结构和新装饰体系为特征。反映了基督教盛行的时代观念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化面貌。代表作品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英国的林肯教堂和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等。 |
哥斯达黎加 | 哥斯达黎加 gē sī dá lí jiā北美洲国家。在中美洲地区南部,临太平洋和加勒比海。面积5.11万平方千米。人口319.1万(1994年),首都圣何塞。多山地和高原。地处热带。农业占重要地位。主产咖啡和香蕉,并为重要出口商品。 |
哥钟 | 哥钟 gē zhōng1.即歌钟。古代打击乐器。亦名编钟。 |
哥子 | 哥子 gē zǐ1.对男孩的称呼,犹称公子。 2.哥哥。 |
哥本哈根大学 | 哥本哈根大学 gē běn hā/hǎ/hà gēn dà/dài/tài xué丹麦历史最悠久的大学。1479年创建于哥本哈根。设有神学、社会科学、医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五个学院。 |
哥弟会 | 哥弟会 gē dì/tì/tuí huì/kuài1.见"哥老会"。 |
哥达纲领批判 | 哥达纲领批判 gē dá gāng lǐng pī pàn马克思作于1875年4-5月。批判德国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将在哥达的合并会上通过的党纲,阐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第一次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这一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
哥萨克人 | 哥萨克人 gē sà kè rén俄罗斯人的一部分,主要散居在顿河、库班河一带。[哥萨克,俄кaзaк] |
哥利拉 | 哥利拉 gē lì lā/lá1.英语gorilla的音译。非洲大猩猩。 |
哥降节 | 哥降节 gē jiàng/xiáng jié1.太平天国节日。1848年10月5日(道光二十八年九月九日),萧朝贵首次托称天兄下凡,附身传言。后由洪秀全定为"天历六节"之一。 |
哥德堡 | 哥德堡 gē dé bǎo/bǔ/pù瑞典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人口42.6万(1982年)。地处运河网中。有造船、汽车、木材等工业。北欧大商港,港口终年不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