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艺术的拼音、解释、组词

哥特式艺术的简介:

gē tè shì yì shù/shú/zhú
欧洲12世纪中叶至16世纪初的一种艺术。以大教堂建筑为主,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的式样,以广泛运用交叉肋拱、高扶壁、飞扶壁、尖拱结构和新装饰体系为特征。反映了基督教盛行的时代观念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化面貌。代表作品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英国的林肯教堂和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等。

  • AI解释

《哥特式艺术》的详细解释

哥特式艺术是中世纪晚期的一种建筑和艺术风格,主要流行于12世纪至16世纪。它起源于法国,并迅速传播到整个欧洲地区,在教堂、城堡以及其他公共或私人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之前的罗马式和拜占庭风格相比,哥特式艺术在结构上更加精致,在美学上更为大胆、创新。

哥特式建筑最显著的特点是使用了尖拱门、飞扶壁(也称作骨架墩)、高耸的立柱以及大跨度的彩色玻璃窗。这种设计不仅使建筑物显得更为轻盈和通透,还利用光线营造出神秘而神圣的氛围。此外,哥特式艺术在雕塑和绘画中也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常常通过复杂的装饰、细节雕刻及寓意性的图案来表达宗教主题或象征意义。

五个造句:

  1. 教堂的钟楼高达数层,采用了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尖顶直插云霄。
  2. 博物馆内展出了一尊哥特式时期雕塑家的作品,其精细复杂的线条和生动的表情令人赞叹不已。
  3. 在那座哥特式建筑中,透过彩色玻璃窗洒下的阳光,使得整个空间都充满了梦幻般的光彩。
  4. 画家将自己对哥特式教堂的印象融入了这幅画作之中,通过丰富的色彩与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那种神圣而又忧郁的氛围。
  5. 为了重现那个时代的风貌,电影制作团队精心设计了哥特式的服装和布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中世纪欧洲的历史画卷中。

希望这些解释和例子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哥特式艺术的相关知识与应用。

分词解释

1 兄,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或同族同辈而年龄比自己大的男子:~~。2 称呼年龄跟自己差不多的男子:李二~。3 古同“歌”。

1 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殊。~色。~产。~权。~性。~征。~需。~技。~务。~区。~价。~例。~效。2 单,单一:~为(wèi )。~设。~地。~惠。~辑。~使。~赦。~约。3 只,但:不~如此。“相如度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4 三岁的兽,一说四岁的兽:“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兮!”5 公牛,亦用以借指公马和雄性的牲畜。6 配偶,匹配:“不因旧姻,求尔新~”。

shì

1 物体外形的样子:~样。样~。2 特定的规格:格~。程~。3 典礼,有特定内容的仪式:开幕~。阅兵~。4 自然科学中表明某些关系或规律的一组符号:分子~。算~。公~。5 一种语法范畴,表示说话者对所说事情的主观态度:叙述~。命令~。

1 才能,技能,技术:工~。技~。文~。~人。~术(①戏剧、曲艺、音乐、美术、建筑、舞蹈、电影、诗和文学等的总称;②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③形状独特而美观的)。~苑奇葩。~高人胆大。2 种植:园~。3 准则、法度、限度:“骄泰奢侈,贪欲无~。”

shù,shú,zhú

1 技艺:技~。艺~。武~。学~。不学无~。2 方法:战~。权~。心~。3 古代城市中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