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巴赫猜想的拼音、解释、组词
哥德巴赫猜想的简介:
gē dé bā hè cāi xiǎng
①数论中著名难题之一。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每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每一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奇素数之和。实际上,后者是前者的推论。两百多年来,许多数学家孜孜以求,但始终未能完全证明。1966年,中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素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2个的数之和”,简称“1+2”。这是迄今世界上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最佳成果。②报告文学。徐迟作。1978年发表。数学家陈景润从小酷爱数学。进入厦
①数论中著名难题之一。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每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每一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奇素数之和。实际上,后者是前者的推论。两百多年来,许多数学家孜孜以求,但始终未能完全证明。1966年,中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素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2个的数之和”,简称“1+2”。这是迄今世界上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最佳成果。②报告文学。徐迟作。1978年发表。数学家陈景润从小酷爱数学。进入厦
- AI解释
《哥德巴赫猜想》是数学领域内一个著名的未解问题,它源自德国数学家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在1742年提出的著名问题。原题为:“每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这句话中的“素数”指的是只有1和自身两个正因数的自然数(例如2, 3, 5, 7等)。哥德巴赫猜想至今未被严格证明或否定,但数学家们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以下是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五个造句:
- 数学家们在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
- 哥德巴赫猜想不仅是数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激发无数人探索未知的精神动力。
- 从小听着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长大,李明对数学充满了无尽的好奇与热爱。
- 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人类已经能够验证到非常大的偶数是否符合哥德巴赫猜想的描述。
- 虽然关于哥德巴赫猜想尚未找到最终答案,但其研究推动了数学理论的发展。
分词解释
哥
gē
1 兄,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或同族同辈而年龄比自己大的男子:~~。2 称呼年龄跟自己差不多的男子:李二~。3 古同“歌”。
德
dé
1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品~。公~。~行。道~。~性。~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才兼备。度~量力。~高望重。2 心意,信念:一心一~。3 恩惠:~施。~泽(德化和恩惠)。~惠。感恩戴~。4 姓。
巴
bā
1 粘结着的东西:泥~。锅~。2 粘贴,依附在别的东西上:饭~锅了。~结别人。3 贴近:前不~村,后不~店。4 盼,期望:~望。5 张开:~着眼睛。6 古国名,在今中国四川省东部。7 中国四川省东部,泛指四川:~蜀。~山蜀水。8 词尾,读轻声:尾~。嘴~。9 大蛇:~蛇(传说中能吞大象的蛇)。10 气压的压强单位。11 压强单位。12 姓。
赫
hè
1 明显,显著,盛大:显~。喧~。~奕。~烜。2 发怒:~咤。~怒。~然。3 红如火烧,泛指红色:“~如渥赭”。
猜
cāi
1 推测,推想:~测。~断。~透。~中(zhòng)。~想。~度(duó)。2 疑心,嫌疑:~疑。~忌。~嫌。~拳(饮酒时助兴的游戏。亦称“划拳”)。
想
xiǎng
1 动脑筋,思索:感~。思~。~法。~象(配置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入非非。异~天开。幻~。2 推测,认为:~必。~见(由推想而知道)。~来(表示只是根据推测,不敢完全肯定)。~当然(凭主观推测,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不堪设~。3 希望,打算:休~。理~。~望。妄~。4 怀念,惦记:~念。朝思暮~。5 像:云~衣裳花~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