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达纲领批判的拼音、解释、组词
哥达纲领批判的简介:
gē dá gāng lǐng pī pàn
马克思作于1875年4-5月。批判德国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将在哥达的合并会上通过的党纲,阐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第一次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这一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马克思作于1875年4-5月。批判德国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将在哥达的合并会上通过的党纲,阐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第一次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这一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 AI解释
《哥达纲领批判》是卡尔·马克思在1875年为《共产党宣言》撰写的补充文本,主要是为了批评和纠正由拉萨尔主义者提出的不准确的观点。该著作中,马克思深入分析了恩格斯和他所领导的德国工人运动(即拉萨尔主义)对共产主义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哥达纲领”这一文件的理解与批判。
《哥达纲领》原本是1875年3月在德国哥达召开的全国工人会议通过的一个纲领草案。该纲领虽然反映了当时社会民主党的一些实际要求和愿望,但在理论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马克思指出这些不足并详细阐述了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过程中分配制度应如何发展的问题。
以下是五个使用《哥达纲领批判》相关概念或词语的句子:
-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了对社会平等和经济正义的不同看法,强调了分配制度的重要性。
- 通过阅读《哥达纲领批判》,我们能够深刻理解马克思对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过程中的不同观点。
- 在讨论工人阶级的福利与权益时,《哥达纲领批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理论视角。
- 尽管《哥达纲领》曾为工人运动带来积极影响,但其局限性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被马克思详细揭示了出来。
- 《哥达纲领批判》不仅是对早期社会主义理论的批评与修正,也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构建的重要参考文献。
分词解释
哥
gē
1 兄,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或同族同辈而年龄比自己大的男子:~~。2 称呼年龄跟自己差不多的男子:李二~。3 古同“歌”。
达
dá
1 通:四通八~。~德(通行天下的美德)。~人。~士(达人)。2 通晓:洞~。练~。3 遍,全面:~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不计个人的得失)。4 到:到~。抵~。通宵~旦。5 实现:目的已~。6 传出来:传(chuán)~。转(zhuǎn )~。7 得到显要的地位:显~。~官贵人。8 姓。
纲
gāng
1 提网的总绳。2 事物的关键部分:大~。~领。~目。~要(➊提纲;➋概要)。3 中国从唐代起转运大批货物所行的办法:一~(把货物分批运行,每批车辆船只的计数编号)。花石~。生辰~。4 生物学分类的一种类别(生物学把同一门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和亲缘关系再分成若干群,每一群为“一纲”,“纲”以下再分为“目”)。5 统治者认为维持正常秩序的必不可少的行为规范:~纪。~常(“三纲”、“五常”的简称,是一种封建道德)。朝(cháo )~(统治集团内部应遵守的法纪)。
领
lǐng
1 颈,脖子:引~而望。2 衣服上围绕脖子的部分:衣~。~口。~结。~带。~章。3 事物的纲要:~袖。要~。提纲挈~。4 带,引,率(shuài):带~。率(shuài)~。~头。~衔。5 治理的,管辖的:~海。~空。~土。~域。占~。6 接受,取得:~奖。~命。~款。~教(jiào )。招~。7 了解,明白:~悟。~略。心~神会。8 量词,用于衣服、席、箔等:一~席。9 同“ 岭 ”,山岭。
批
pī
1 用手掌打:~颊(打嘴巴)。2 刮:~凿。3 口头或用文字判定是非、优劣、可否:~准。~示。~复。~语。~阅。~判。眉~(写在书页天头上的批语)。4 大量:~购。~销。5 量词,用于大宗的货物或数量众多的事物:一~货物。6 棉麻等未捻成线、绳时的细缕:线~儿。
判
pàn
1 区别,分辨,断定:~明。~辨。~据。~读(利用已知的视觉信息符号来判断新获得的视觉信息的含义)。~断。2 分开,截然不同:~然。~若两人。~若鸿沟。3 评定:裁~。谈~。~卷子。4 司法机关对案件的裁决:~词。~决。~案。5 古代官名:通~。~官(中国唐、宋两代辅助地方长官处理公事的人员,传说中借指阎王手下管生死簿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