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毁的拼音、解释、组词

柴毁的简介:

chái huǐ
1.谓居丧哀甚,瘦损如柴。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因居丧过度哀痛,衰瘦如枯柴。《新唐书.卷七八.宗室传.淮安王神通传》:「荷土就坟,躬莳松柏,偃庐柴毁,虽亲友不复识。」唐.杨烱〈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太夫人薨,公每哭呕血,杖而后起。上见公柴毁,泣曰:『朕遂不识卿,卿事朕君父一致,遂至灭性,可谓孝乎!』」也作「柴瘠」。

《柴毁》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其中“柴”与“毁”分别独立使用时各有其含义,但作为一个整体词组时,“柴毁”特指因哀痛过甚而憔悴消瘦的意思。这个词语通常用来形容因极度悲痛而导致身体明显消瘦、精神状态不佳的情形,多用于描述亲人去世后孝子贤孙的不幸遭遇。

详细解释

  • :原本指的是“伐木”,在古代,砍柴是一项繁重且劳累的工作。
  • :指面容憔悴或身体虚弱的状态。当两者结合时,“柴”字隐喻因哀痛过度导致身体极度疲劳和精神上极度困顿,进而引起面部消瘦、精神萎靡。

造句

  1. 自爷爷去世后,小王便成了“柴毁”,原本强壮的身体变得弱不禁风。
  2. 妹妹听到母亲病逝的消息后,整个人变得憔悴不堪,真是一副“柴毁”的模样。
  3. 老李的独子在车祸中不幸遇难,他每天以泪洗面,几乎到了“柴毁”的地步。
  4. 为了奶奶去世的事,小华常常夜不能寐,渐渐地也落得个“柴毁”了。
  5. 父亲生前为家庭辛苦操劳,如今他去世后,我看着母亲日渐消瘦的身躯,心中五味杂陈,仿佛自己也快要变成一个“柴毁”的人。

通过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柴毁”这个词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经历极度悲痛或哀伤之后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变化。

分词解释

chái

1 烧火用的草木:~草。~火。~门。火~。木~。2 烧柴祭天:“~于上帝”。3 瘦,不松软:~鸡。~心。4 姓。

huǐ

1 破坏损害:~灭。~害。~弃。销~。2 烧掉:烧~。焚~。3 把成件的旧东西改造成别的东西:一张旧桌子~成两个小凳子。4 诽谤,说别人的坏话:~谤。~誉。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