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市的拼音、解释、组词

柴市的简介:

chái shì
1.木柴交易处。 2.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就义处。其地当即今北京市宣武门外菜市口,菜市为柴市音转;一说为菜市口以西的旧柴炭市。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贩卖木柴的市集。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我那功名在翰林院出职,可则刬地著我在柴市里迁除。」

2. 地名。位于北平市府学胡同,教忠坊西北。元时杀宋丞相文天祥于此,明初就其地建文丞相祠。

《柴市》是一个在古代中国文学中出现的词汇,主要与历史事件有关。这个词来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讲述了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朝囚禁并处决的情景。"柴市"是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温县的一个地方,在文天祥就义的地方,为了纪念他,这里被称为“文丞相祠”,人们也称其为“柴市”。

详细解释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他是中国南宋末期的著名爱国诗人和民族英雄。在抗元斗争失败后,被俘虏至大都(今北京)。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和高尚的人格。最终,在1283年12月9日(农历十二月初九),文天祥被杀害于柴市。

造句

  1. 历史的悲剧在《柴市》一词中得到了深刻的展现,它不仅是一个地理地点的名字,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

  2. 文天祥的故事传颂千年,成为了后世学子们学习忠诚与爱国情怀的重要教材,《柴市》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3. 站在《柴市》遗址前,我深深地被文天祥那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坚定的民族精神所感动。

  4. 每年的纪念日里,人们都会来到《柴市》,缅怀这位伟大的英雄,共同祭奠他为国捐躯的壮举。

  5. 通过学习《柴市》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而不惜牺牲自我、追求真理的伟大人物的精神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柴市》所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历史地点,并不是一个成语或者惯用语,因此在日常语言交流中并不常用直接的“造句”方式来表达其意义。以上提供的句子旨在帮助理解和使用该历史概念,以更好地感受文天祥及其事迹的影响。

分词解释

chái

1 烧火用的草木:~草。~火。~门。火~。木~。2 烧柴祭天:“~于上帝”。3 瘦,不松软:~鸡。~心。4 姓。

shì

1 做买卖或做买卖的地方:开~。菜~。~井(街,市场)。~曹。~侩(旧指买卖的中间人、唯利是图的奸商;现泛指贪图私利的人)。2 买:~义。~恩(买好,讨好)。3 人口密集的行政中心或工商业、文化发达的地方:城~。都(dū)~。~镇。4 一种行政区划,有中央直辖和省(自治区)辖等:北京~。南京~。5 中国人民习惯使用的度量衡单位:~制。~尺。~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