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的拼音、解释、组词
柴桑的简介:
chái sāng
1.古县名。西汉置,因县西南有柴桑山得名,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东汉末,诸葛亮见孙权于此,共图抗曹。晋以后历为浔阳郡和江州治所。隋废。 2.借指晋陶潜。因其故里在柴桑,故称。 3.据《宋书.隐逸传.陶潜》载,潜晩年隐居故里柴桑,有脚疾,外出辄命二儿以篮舆舁之。后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1.古县名。西汉置,因县西南有柴桑山得名,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东汉末,诸葛亮见孙权于此,共图抗曹。晋以后历为浔阳郡和江州治所。隋废。 2.借指晋陶潜。因其故里在柴桑,故称。 3.据《宋书.隐逸传.陶潜》载,潜晩年隐居故里柴桑,有脚疾,外出辄命二儿以篮舆舁之。后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地名。位于江西省九江县西南。汉置,属豫章郡。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取荆州,刘备派诸葛亮见孙权于此。晋陶潜故里。
2. 借指故里。唐.杜甫〈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余下沔鄂〉诗:「正解柴桑缆,仍看蜀道行。」
《柴桑》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它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密切相关,因为陶渊明晚年曾居住于此,并创作了许多著名诗篇。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柴桑是陶渊明晚年归隐之后的主要居所之一。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和《饮酒》等作品中多次提及柴桑。
- 文化意义:柴桑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承载了陶渊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理想化生活方式的文化意象。
造句:
- “陶渊明笔下的‘柴桑’成为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向往的世外桃源。”
- “虽然如今的柴桑已经不复当年田园风光,但其文化意义依然深远。”
- “在阅读《桃花源记》时,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与陶渊明笔下‘柴桑’相似的宁静画面。”
- “每年都有许多游客慕名来到江西九江的柴桑村,只为追寻那片被文人墨客传颂千年的世外桃源。”
- “通过深入研究柴桑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他的文学作品。”
以上造句旨在展现《柴桑》这个词的文化背景及其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