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的拼音、解释、组词

拼音:pú 部首 笔画11 字形上中下 五行 五笔:AUKF

菩的基本解释:

1 〔~提〕a.佛教指豁然开朗的彻悟境界,又指觉悟的智慧和途径;b.常绿乔木,树上的汁液可制硬性橡胶。原产于印度。

2 〔~萨〕a.佛教指释迦牟尼修行尚未成佛时的称号,后指修行到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b.泛指佛和某些神;c.喻慈善的人。

菩的笔顺/笔顺名

一,丨,丨,丶,一,丶,ノ,一,丨,𠃍,一

横,竖,竖,点,横,点,撇,横,竖,横折,横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菩萨:A>佛教称证得佛果而普渡众生的修行者。仅次于佛而高于罗汉。如:「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B>泛指神、佛。如:「奶奶祈求菩萨保佑远行的父亲早日平安归来。」C>称心怀慈悲、乐善好施的人。如:「他的善行广被四方,真是位活菩萨。」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菩萨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参见「菩提」条。

详细解释

菩[pú]

〈名〉

1 菩提(音译):意为正觉。指对佛教“真理”的觉悟 ([En.] 梵文 Bodhi)

【引】

1 《广韵》:菩,梵言菩提, 汉言王道。

2 又指觉悟的智慧和觉悟的途径;亦指树名,即菩提树

3 “菩萨”:佛教名词。梵文菩提萨埵(Bodhi-sattva)之省,原为释迦牟尼修行而未成佛时的称号,后泛用为对大乘思想的实行者的称呼;亦指人们崇拜的偶像;或比喻心肠仁慈的人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艸也。从艸咅聲。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艸也。从艸咅聲。步乃切

注解

『从艸,咅聲』,指该字为形声字 ,【艸】为形旁,【咅】为声旁。

【菩】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咅聲』,即形声字中【咅】是声旁,一般为上古造字时读音。反切注音:『步乃』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菩】字造字法为形声:上形下声。

【菩】字字形结构为上中下, 可拆字为“艹 咅”。

【菩】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一, 艸部, 现代部首为艹, 笔画为11画。

【菩】字异体字:萯。

《说文解字》注解

(菩)艸也。周禮注。犯軷以菩芻棘柏爲神主。郭樸注穆天子傳云。萯今菩字。按許書則菩、萯各物各字也。从艸。咅聲。步乃切。一部。易豐其蔀。鄭、薛作菩。云小席。

菩字组词

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萨鱼 提树 萨面 提子 萨蛮 萨心肠 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萨哥儿 萨低眉 更多

其他网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