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的拼音、解释、组词
菩提树的简介:
pú tí/dī/dǐ shù
常绿乔木。叶卵圆形,花隐藏在球形花托内,果实扁圆形,树干内所含乳状汁液可制硬树胶。
常绿乔木。叶卵圆形,花隐藏在球形花托内,果实扁圆形,树干内所含乳状汁液可制硬树胶。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植物名:(1) 榕属桑科,落叶大乔木。叶卵圆形或三角状卵形,先端长尾状锐尖,边缘波状。果实由花托发育而成,呈扁圆形,质地坚硬,可做念佛之数珠。 △觉树、思惟树 (2) 田麻科菩提树属,落叶乔木。叶为不等边心脏形或广三角形,先端尖,下面密生带白色茸毛。七月叶腋生细长苞,苞中央出花梗,分枝开黄褐色花。花后结圆形果实。果实可做念佛珠,一般供观赏、纳凉用。
1. 植物名:(1)桑科榕属,大乔木。叶卵圆形或三角状卵形,先端长尾状锐尖,边缘波状。隐头果扁圆形。也称为「觉树」、「思惟树」。(2)田麻科菩提树属,落叶乔木。叶为不等边心脏形或广三角形,先端尖,下面密生带白色茸毛。七月叶腋生细长苞,苞中央出花梗,分枝开黄褐色花。花后结圆形果实。核果可做念佛珠,植株供观赏。
《菩提树》并不是一个严格的中文词汇,但从其发音和意义推测,它可能是指“菩提树”,这是一种在佛教文化中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植物。菩提树在梵语中的名称是“毕钵罗”(Pipal),在汉语中则有多种翻译方式,如“无遮那树”或直接称为“菩提树”。它是释迦牟尼佛得道的地方,因此对佛教徒而言,它有着神圣的意义。
详细解释
- 含义:菩提树象征着觉悟与智慧。据传说,佛陀在一颗菩提树下静坐,经过长时间的冥想后,终于悟得了无上正等正觉。
- 形态特征:通常指的是一种名为“圣菩提”的植物,属于桑科榕属,具有大而深裂的叶子和独特的倒心形果实。这种树木在中国南方地区也有分布。
造句
- “佛陀在那棵神圣的菩提树下获得了正觉,从此佛教得以传播四方。”
- “每年的佛诞节,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信徒来到菩提树下祈福许愿。”
- “我们在这片静谧的森林里找到了一株古老的菩提树,它的枝叶间洒满了阳光。”
- “他常常一个人坐在那棵孤独的菩提树旁,沉思着人生的真谛。”
- “这本画册将带你走进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佛教世界,在那里有庄严宏伟的大雄宝殿和苍翠挺拔的菩提树。”
这些造句不仅体现了“菩提树”的文化象征意义,也展示了它在自然环境中的形象及其带给人们的情感联想。
分词解释
菩
pú
1 〔~提〕a.佛教指豁然开朗的彻悟境界,又指觉悟的智慧和途径;b.常绿乔木,树上的汁液可制硬性橡胶。原产于印度。2 〔~萨〕a.佛教指释迦牟尼修行尚未成佛时的称号,后指修行到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b.泛指佛和某些神;c.喻慈善的人。
提
tí,dī,dǐ
1 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壶。~灯。~篮。~包。~盒。~纲挈领。2 引领(向上或向前等):~心吊胆。~升。~挈。~携。3 说起,举出:~起。~出。~醒。~倡。~议。~名。~案。~要。4 将犯人从关押之处带出来:~审。~犯人。5 率领,调遣:~兵。6 取出:~取。~货。7 汉字笔形之一,即挑。8 舀取油、酒等液体的一种用具:油~。酒~。9 古代鼓名:“师帅执~”。10 姓。
树
shù
1 木本植物的通称:~木。~林。~大根深(喻势力大,根基牢固)。2 种植,培育:~艺(“艺”,种植)。~荆棘得刺,~桃李得荫。3 立,建立:~立。~敌。4 量词,相当于“株”、“棵”:一~梅花。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