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的拼音、解释、组词

菩萨蛮的简介:

pú sà mán
①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均押两仄声韵转押两平声韵。②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相同。用在套曲中。

  • AI解释

菩萨蛮》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词牌名,它属于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曲子词”或“长短句”,在宋代尤为流行。《菩萨蛮》这个词牌的名字来源于佛教的一个故事或者形象,传说中菩萨以柔情慈爱之德安抚众生,故用“菩萨蛮”为词牌名。

详细解释

  1. 结构特点:按照格律要求,《菩萨蛮》的词牌分为四段(或称四阕),每一段都有严格的字数和韵脚规定。首段和末段各有40个字,中间两段各27个字。

  2. 意境与风格:《菩萨蛮》多用来描绘女性形象、抒发离情别绪或是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其语言优美细腻,充满诗意。

  3. 代表作品:最著名的当属唐代温庭筠和宋代晏殊的作品。温庭筠的“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展现了细腻的情感描绘;而晏殊则以其婉约之笔,抒写了更多的怀古伤今之情。

造句

  1. 她弹着琵琶,唱起了《菩萨蛮》,一曲终了,满座皆惊。

  2. 那首《菩萨蛮》在春风中飘荡,带着淡淡的哀愁。

  3. 他看着窗外的风景,突然想起了那首《菩萨蛮》:“画船听雨眠。”

  4. 夜深人静时,她轻声吟诵着《菩萨蛮》,仿佛与千年前的人产生了某种心灵上的共鸣。

  5. 这首曲子《菩萨蛮》虽然简单,却蕴含了深深的情感,让人回味无穷。

分词解释

1 〔~提〕a.佛教指豁然开朗的彻悟境界,又指觉悟的智慧和途径;b.常绿乔木,树上的汁液可制硬性橡胶。原产于印度。2 〔~萨〕a.佛教指释迦牟尼修行尚未成佛时的称号,后指修行到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b.泛指佛和某些神;c.喻慈善的人。

1 〔菩~〕见“菩”。2 〔~满〕跳神作法的男巫。3 姓。

mán

1 粗野,凶恶,不通情理:野~。~横(hèng )。~不讲理。2 愣,强悍:一味~干。3 中国古代称南方各族:~荒。4 方言,相当于“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