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菩提子的简介:
pú tí/dī/dǐ zǐ
1.菩提树及无患子的实,可作念佛的数珠。
1.菩提树及无患子的实,可作念佛的数珠。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禾本科「薏苡仁」之别名。参见「薏苡仁」条。
2. 「无患子」的别名。参见「无患子」条。
3. 田麻科「菩提树」即「大叶椴」或「圆果杜英」之种核,用制念珠。也称为「菩提子」。
《菩提子》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指代佛珠或念珠上的珠子,这些珠子多由菩提树(学名Ficus religiosa)的果实加工而成。在佛教中,使用佛珠进行念佛、记数或者作为修持工具,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详细解释
- 来源:菩提子是古代印度的一种树木——神圣菩提树所结的果实经过精制后的产物。
- 形状与颜色:菩提子多为圆形或略带棱角的珠状物,颜色从浅黄到深棕色不等,质地光滑。
- 用途与意义:在佛教中,通过使用佛珠来念佛、记数或在诵经时作为提醒工具,以此帮助修行者集中精神和净化心灵。此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常用于装饰、收藏。
- 文化价值:菩提子因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和宗教象征意义,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与收藏。
造句
- 在佛教寺院里,和尚们常常手持一串菩提子念珠,口中轻声诵经。
- 这些手工艺品采用精心挑选的菩提子制作而成,每一颗都散发着自然的魅力。
- 每当夜深人静时,他都会取出自己的菩提子,静静地念佛,寻求内心的平静。
- 我家有一串祖传下来的菩提子念珠,据说是几百年前从印度带来的。
- 为了纪念这次殊胜的朝圣之旅,他特意选购了一串精美的菩提子作为纪念品。
分词解释
菩
pú
1 〔~提〕a.佛教指豁然开朗的彻悟境界,又指觉悟的智慧和途径;b.常绿乔木,树上的汁液可制硬性橡胶。原产于印度。2 〔~萨〕a.佛教指释迦牟尼修行尚未成佛时的称号,后指修行到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b.泛指佛和某些神;c.喻慈善的人。
提
tí,dī,dǐ
1 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壶。~灯。~篮。~包。~盒。~纲挈领。2 引领(向上或向前等):~心吊胆。~升。~挈。~携。3 说起,举出:~起。~出。~醒。~倡。~议。~名。~案。~要。4 将犯人从关押之处带出来:~审。~犯人。5 率领,调遣:~兵。6 取出:~取。~货。7 汉字笔形之一,即挑。8 舀取油、酒等液体的一种用具:油~。酒~。9 古代鼓名:“师帅执~”。10 姓。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