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的拼音、解释、组词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的简介:

pú sà mán (píng lín mò mò yān rú zhì )
词篇名。相传为唐代李白作。上片渲染山林清寒伤心之景,下片由景入情,写闺中思妇伫立盼望游子归来的哀伤。全篇意境苍凉,笔法浑厚,结尾含蓄不尽,是给人以深刻启迪的最早文人词之一。

  • AI解释

好的,让我们来深入解析这首词——《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词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远山近水间朦胧而迷人的景色。

词语解释

  1. 菩萨蛮:这是一首词牌名,其格式固定,通常表达的情感丰富多样。
  2. 平林漠漠:指的是平坦的树林看起来很模糊、稀疏,暗示傍晚时分光线暗淡,树木轮廓不清晰。
  3. 烟如织:“烟”在这里不是指具体的云雾,而是借用了“烟”的形象感来描述弥漫在空气中的朦胧之景,“如织”形容其连续不断,密集且细长的样子。

诗句原文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句意解析

  • 平林漠漠烟如织:远处的树林显得稀疏模糊,弥漫着一层朦胧的烟雾。
  • 寒山一带伤心碧:寒冷的山脉一派深绿的颜色,似乎透露出一种令人感到忧郁的情感。
  •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夜幕逐渐降临在高楼上,有人站在楼上感到深深的忧愁。
  •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玉石铺设的台阶上空无一人,只有归巢的鸟儿匆匆飞行。
  •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哪里才是回家的道路呢?长长的旅途中有无数个停靠的地方。

造句

  1. 看着那平林漠漠烟如织的景象,心中不由涌上一股淡淡的哀愁。
  2. 那寒山一带伤心碧的景色仿佛在讲述着一段悲伤的故事。
  3. 夕阳西下,暮色慢慢进入高楼,有人站在楼上默默思念家乡亲人。
  4. 在那个玉阶空伫立的时候,我静静地思考着未来的归程。
  5. 这些长亭短亭似乎在提醒我们,无论走得多远,家永远是我们最向往的地方。

以上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解释以及五个基于此内容创造的句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1 〔~提〕a.佛教指豁然开朗的彻悟境界,又指觉悟的智慧和途径;b.常绿乔木,树上的汁液可制硬性橡胶。原产于印度。2 〔~萨〕a.佛教指释迦牟尼修行尚未成佛时的称号,后指修行到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b.泛指佛和某些神;c.喻慈善的人。

1 〔菩~〕见“菩”。2 〔~满〕跳神作法的男巫。3 姓。

mán

1 粗野,凶恶,不通情理:野~。~横(hèng )。~不讲理。2 愣,强悍:一味~干。3 中国古代称南方各族:~荒。4 方言,相当于“很”:~好。

píng

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地。~面。~原。2 均等:~分。~行(xíng)。抱打不~。公~合理。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列。~局。~辈。4 安定、安静:~安。~服。5 治理,镇压:~定。6 抑止(怒气):他把气~了下去。7 和好:“宋人及楚人~”。8 一般的,普通的:~民。~庸。~价。~凡。9 往常,一向:~生(a.从来;b.终身)。~素。10 汉语四声之一:~声。~仄。11 姓。12 〔~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13 古同“评”,评议。

lín

1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森~。~海。~薮(➊山林小泽;➋喻丛集的处所)。2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艺~。碑~。儒~。3 姓。

1 面积阔大无人定居,缺水干燥的沙石地带:沙~。~北。2 空旷:广~。荒~。~~。3 冷淡地,不经心地:~视。~不关心。4 同“ 寞 ”,寂静无声。

yān

1 物质燃烧时所生的气体:冒~。硝~。~囱。~雾。~波。~火。~尘。荒无人~。2 像烟的:~霞。~霭。~岚。~鬟。3 烟气刺激使眼睛流泪或睁不开:~了眼睛。4 一年生草本植物:~草。~叶。5 烟草制成品:香~。卷~。纸~。~蒂。6 指“鸦片”:大~。~灯。~枪。~馆。

1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3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4 到,往:~厕。5 假若,假设:~果。~若。假~。6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7 与,和:“公~大夫入”。8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10 表示举例:例~。11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12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13 姓。

zhī,zhì

1 用丝、麻、棉纱、毛线等编成布或衣物等:~布。编~。~女(❶织布、织绸的女子;❷指织女星)。棉~物。2 引申为构成:罗~罪名。3 用染丝织成的锦或彩绸:~锦。~文(即“织锦”)。~贝(织成贝文的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