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并涧顷种木芙蓉,九月旦盛开)

作者:叶梦得宋代

晓雨洗新妆,艳艳惊衰眼。
不趁东风取次开,待得清霜晚
曲港照回流,影乱微波浅。
作态低昂好自持,水阔烟波远。

分类: 写风 田园 写景 卜算子

作者叶梦得简介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卜算子(并涧顷种木芙蓉,九月旦盛开)》是宋代诗人叶梦得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晓雨洗新妆,
艳艳惊衰眼。
不趁东风取次开,
待得清霜晚曲港照回流,
影乱微波浅。
作态低昂好自持,
水阔烟波远。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九月的景色和木芙蓉花的美丽。清晨的雨水洗净了大自然的面容,而木芙蓉的艳丽色彩却令人惊叹,它们在风中摇曳,等待着东风的吹拂。作者希望等到清晨的霜后,木芙蓉花将在曲港中倒映出清晰的倒影,而微弱的波纹将使倒影变得模糊不清。这种景象使人产生一种低调而自持的情感,水面辽阔,烟波远远地延伸开去。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九月的木芙蓉花和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雨水洗净大地的清新景象,同时突出了木芙蓉花的艳丽,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花朵的美丽和鲜活。诗中的"不趁东风取次开"表明作者希望花朵在最美的时候绽放,而不是过早地开放。待到清霜之后,曲港中的水面将照出花朵倒影,而微弱的波纹则增添了一丝朦胧之美。整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内敛的情感态度。水面的辽阔和烟波的遥远,给人一种开阔和宁静的感觉,让人心生向往。

总之,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情感态度展现了作者对九月木芙蓉花的独特感受,同时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和低调的美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bǔ suàn zǐ bìng jiàn qǐng zhǒng mù fú róng, jiǔ yuè dàn shèng kāi
卜算子(并涧顷种木芙蓉,九月旦盛开)

xiǎo yǔ xǐ xīn zhuāng, yàn yàn jīng shuāi yǎn.
晓雨洗新妆,艳艳惊衰眼。
bù chèn dōng fēng qǔ cì kāi, dài de qīng shuāng wǎn
不趁东风取次开,待得清霜晚
qū gǎng zhào huí liú, yǐng luàn wēi bō qiǎn.
曲港照回流,影乱微波浅。
zuò tài dī áng hǎo zì chí, shuǐ kuò yān bō yuǎn.
作态低昂好自持,水阔烟波远。

你可能还喜欢叶梦得的诗

定风波(七月望,赵俯置酒,与鲁卿同泛舟登骆驼桥待月) 江城子 浣溪沙 定风波(与干誉、才卿步西园,始见青梅) 虞美人(同蔡宽夫置酒,王仲弓出歌人,声甚妙) 江城子(再送卢倅) 念奴娇(中秋宴客,有怀壬午岁吴江长桥) 浣溪沙(用前韵再答幼安) 永遇乐(寄怀张敏叔、程致道) 八声甘州(正月二日作是岁闰正月十四才立春) 水龙吟(三月十日西湖宴客作) 念奴娇(南归渡扬子作,杂用渊明语) 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 鹧鸪天(续采莲曲) 南乡子(自后圃晚步湖上) 水调歌头(送八舅朝请) 临江仙(乙卯八月九日,南山绝项作台新成,与客赏月作) 江城子(登小吴台小饮) 木兰花(二月二十六日晚雨,集客湖上) 点绛唇(晚出山榭,春初植兰榭侧,近复生紫芝十二本) 定风波(鲁卿见和,复答之)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浣溪沙(次韵王幼安,曾存之园亭席上) 减字木兰花(王幼安见和前韵,复用韵答之) 醉蓬莱 虞美人(寒食泛舟) 鹧鸪天(雨后湖上看落花) 南乡子(池亭新成晚步) 临江仙(送章长卿还姑苏兼寄程致道) 临江仙(雪后寄周十) 点绛唇(丙辰八月二十七日雨中与何彦亨小饮) 水调歌头(湖光亭落成) 减字木兰花(雪中赏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