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次韵王幼安,曾存之园亭席上)

作者:叶梦得宋代

物外光阴不属春。
且留风景伴佳辰。
醉归谁管断肠人。
柳絮尚飘庭下雪,梨花空作梦中云。
竹间篱落水边门。

分类: 浣溪沙

作者叶梦得简介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浣溪沙(次韵王幼安,曾存之园亭席上)》是宋代诗人叶梦得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物外光阴不属春。
且留风景伴佳辰。
醉归谁管断肠人。
柳絮尚飘庭下雪,梨花空作梦中云。
竹间篱落水边门。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在春天的景色中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无常。诗人表达了物外光阴不属于春天这一观点,意味着春天的景色虽然美丽,但时间的流逝使得它们变得短暂而脆弱。诗人希望能够留住这美好的风景,陪伴着在这美丽时刻度过。然而,他认识到人事无常,即使是沉醉其中的人也会有离去的时刻。最后一句表达了柳絮飘落如雪,梨花却如云彩一般虚幻,竹间篱落和水边门则构成了一种静谧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意境深远的语言描绘出了春天景色的美丽和瞬间的流逝。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景色的感叹,展示了人对美好时刻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诗中运用了柳絮飘落和梨花如云的意象,形成了对瞬息即逝的美好事物的描绘。最后一句则通过描述竹间篱落和水边门,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刻的珍惜之情。

整首诗词情感凄美,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无常的感慨。诗人用简练而准确的语言,刻画出了瞬息即逝的美丽和人们对于美好时刻的追求。这首诗词通过景物的描绘,引发读者对光阴易逝、生命短暂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时刻的渴望和对人生无常的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huàn xī shā cì yùn wáng yòu ān, céng cún zhī yuán tíng xí shàng
浣溪沙(次韵王幼安,曾存之园亭席上)

wù wài guāng yīn bù shǔ chūn.
物外光阴不属春。
qiě liú fēng jǐng bàn jiā chén.
且留风景伴佳辰。
zuì guī shuí guǎn duàn cháng rén.
醉归谁管断肠人。
liǔ xù shàng piāo tíng xià xuě, lí huā kōng zuò mèng zhōng yún.
柳絮尚飘庭下雪,梨花空作梦中云。
zhú jiān lí luò shuǐ biān mén.
竹间篱落水边门。

你可能还喜欢叶梦得的诗

临江仙·与客湖上饮归 千秋岁(小雨达旦,东斋独宿不能寐,有怀松江旧游)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水调歌头(湖光亭落成) 满庭芳(次旧韵,答蔡州王道济大夫见寄) 定风波 卜算子(并涧顷种木芙蓉,九月旦盛开) 念奴娇(中秋宴客,有怀壬午岁吴江长桥) 鹧鸪天(元夕次韵干誉) 定风波(鲁卿见和,复答之) 虞美人(逋堂睡起,同吹洞箫) 临江仙(次韵洪思诚席上) 水调歌头 念奴娇(南归渡扬子作,杂用渊明语) 永遇乐(蔡州移守颍昌,与客会别临芳观席上) 临江仙 菩萨蛮(湖光亭晚集) 南歌子(是日微雨,过午而霁,晚遂月出,次刘无言韵) 虞美人(上巳席上) 江城子(登小吴台小饮) 鹧鸪天 八声甘州(甲辰承诏堂知止亭初毕工,刘无言相过) 鹧鸪天(雨后湖上看落花) 临江仙(十一月二十四日同王幼安、洪思诚过曾存之园亭) 虞美人(二日小雨达旦,西园独卧,寒甚不能寐,时窗前梨花将谢) 浣溪沙(送卢倅) 定风波(与干誉、才卿步西园,始见青梅) 虞美人(极目亭望西山) 采桑子(冬至日,与许干誉、章几道饭积善·晚归雪作,因留小饮作) 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 临江仙 浣溪沙(重阳后一日极目亭) 临江仙(席上次韵韩文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