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元夕次韵干誉)

作者:叶梦得宋代

夹路行歌尽落梅。
篆烟香细袅寒灰。
云移碧海三山近,月破中天九陌开。
追乐事,惜多才。
车声遥听走晴雷。
十年梦断钧天奏,犹记流霞醉后杯。

分类: 鹧鸪天

作者叶梦得简介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鹧鸪天(元夕次韵干誉)》是宋代叶梦得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夹路行歌尽落梅。
篆烟香细袅寒灰。
云移碧海三山近,
月破中天九陌开。
追乐事,惜多才。
车声遥听走晴雷。
十年梦断钧天奏,
犹记流霞醉后杯。

诗意:
这首诗写的是元夕之夜,叶梦得借景抒发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诗中描绘了一幅夜晚行走在夹道之间,落梅花已尽数的景象。夜幕中烟雾袅袅,香气扑鼻,冷灰散发着微弱的寒意。云彩飘移,使碧海和三座山峰显得近在眼前,明月穿破云层,照亮了中天,仿佛九条大街都打开了。作者怀念过去的乐事,惋惜多才多艺的人物已经逝去。远处传来车马声,仿佛听到了走过晴朗天空的雷声。十年过去了,曾经的梦想已经破灭,就像钧天古乐的演奏已经停止,但作者仍然记得醉饮后流霞的美好。

赏析:
《鹧鸪天(元夕次韵干誉)》以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叶梦得对人生变迁和时光流逝的思考。通过对元夕之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和英才的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插景的手法,将夜晚的景色与内心的感受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与表达力。作者通过描绘落梅花、篆烟香和冷灰等细节,营造了寂静而凄美的氛围。云移碧海和月破中天的描写,则表达了时光荏苒、物是人非的感叹。最后一句诗以钧天乐为隐喻,寄托了诗人对过去梦想的追忆和怀念之情。整首诗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展现了叶梦得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才华横溢的写作风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zhè gū tiān yuán xī cì yùn gàn yù
鹧鸪天(元夕次韵干誉)

jiā lù xíng gē jǐn luò méi.
夹路行歌尽落梅。
zhuàn yān xiāng xì niǎo hán huī.
篆烟香细袅寒灰。
yún yí bì hǎi sān shān jìn, yuè pò zhōng tiān jiǔ mò kāi.
云移碧海三山近,月破中天九陌开。
zhuī lè shì, xī duō cái.
追乐事,惜多才。
chē shēng yáo tīng zǒu qíng léi.
车声遥听走晴雷。
shí nián mèng duàn jūn tiān zòu, yóu jì liú xiá zuì hòu bēi.
十年梦断钧天奏,犹记流霞醉后杯。

你可能还喜欢叶梦得的诗

应天长(自颍上县欲还吴作) 念奴娇(南归渡扬子作,杂用渊明语) 八声甘州 虞美人(寒食泛舟) 水调歌头(次韵叔父寺丞林德祖和休官咏怀) 鹧鸪天(雨后湖上看落花) 临江仙(雪后寄周十) 临江仙(明日小雨,已而风大作,复晚晴,遂见月,与客再登) 鹧鸪天(续采莲曲) 临江仙(诏芳亭赠坐客) 减字木兰花(雪中赏牡丹) 浣溪沙(重阳后一日极目亭) 雨中花慢(寒食前一日小雨,牡丹已将开,与客置酒坐中戏作) 浣溪沙(用前韵再答幼安) 千秋岁(小雨达旦,东斋独宿不能寐,有怀松江旧游) 满江红(重阳赏菊,时予已除代) 临江仙(十一月二十四日同王幼安、洪思诚过曾存之园亭) 满庭芳(张敏叔、程致道和示,复用韵寄酬) 浣溪沙(意在亭) 江城子(次韵葛鲁卿上元) 菩萨蛮(湖光亭晚集) 定风波(七月望,赵俯置酒,与鲁卿同泛舟登骆驼桥待月) 采桑子(冬至日,与许干誉、章几道饭积善·晚归雪作,因留小饮作) 清平乐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临江仙 定风波 临江仙·与客湖上饮归 点绛唇(丙辰八月二十七日雨中与何彦亨小饮)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水调歌头(癸丑中秋) 临江仙(癸卯次葛鲁卿法华山曲水劝酒) 江城子(湘妃鼓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