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韦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寄诗以谢

作者:李德裕唐代

未谢留侯疾,常怀仲蔚园。
闲谣紫芝曲,归梦赤松村。
忽改蓬蒿色,俄吹黍谷暄。
多惭孔北海,传教及衡门。

分类:

作者李德裕简介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韦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寄诗以谢》是唐代李德裕写给蒙韦常侍大尹的一首诗。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我的住所在平泉村舍,
近在蒙韦常侍大尹的府邸。
他亲自给我改了一个美好的名字,
我以此诗回谢。

未曾向留侯先生表达感谢,
一直怀念起仲蔚园的景致。
闲暇时,我腾空心思,
谱写紫芝曲,轲乐悠扬。

回到归乡的梦境中,
我看到了赤松村的美景。
突然间,蓬蒿变了颜色,
秋风吹过黍谷暖暄。

我对自己感到很惭愧,
无法达到孔子北海的境界。
虽然我有传教的责任,
但不能比肩衡门的先贤。

这首诗意味深长,表达了作者对于蒙韦常侍大尹的感激之情。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常侍大尹的敬仰和对美好名字的赞美。诗中描述了他在梦中回到故乡的景象,感受到了梦境中的美景和温暖。最后,他表示自己虽然有传教的责任,但无法达到古代贤人的境界,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惭愧。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李德裕对友谊和家乡的美好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身的自省和对贤人的敬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示了唐代文人的才情和情感世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yú suǒ jū píng quán cūn shè jìn méng wéi cháng shì dà yǐn tè gǎi jiā míng yīn jì shī yǐ xiè
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韦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寄诗以谢

wèi xiè liú hóu jí, cháng huái zhòng wèi yuán.
未谢留侯疾,常怀仲蔚园。
xián yáo zǐ zhī qū, guī mèng chì sōng cūn.
闲谣紫芝曲,归梦赤松村。
hū gǎi péng hāo sè, é chuī shǔ gǔ xuān.
忽改蓬蒿色,俄吹黍谷暄。
duō cán kǒng běi hǎi, chuán jiào jí héng mén.
多惭孔北海,传教及衡门。

你可能还喜欢李德裕的诗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山桂(此花紫色,英藻繁缛) 访韦楚老不遇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金松(出天台山,叶带金色) 题柳郎中故居 遥伤茅山县孙尊师三首 重忆山居六首·泰山石(兖州从事所寄) 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海石楠 秋日美晴,郡楼闲眺,寄荆南张书记 忆金门旧游奉寄江西沈大夫 故人寄茶 早秋龙兴寺江亭闲眺忆龙门山居寄崔张旧从事(宜春作) 夏晚有怀平泉林居(宜春作) 汨罗 早春至言禅公法堂忆平泉别业(金陵作) 忆平泉山居,赠沈吏部一首(中书作)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自叙(非尚子遍游五岳) 离平泉马上作(一作离东都平泉) 重过列子庙追感顷年自淮服与居守王仆射…四韵奉寄 奉和韦侍御陪相公游开义五言六韵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白鹭鹚 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一作和王播游故居感旧) 比闻龙门敬善寺有红桂树独秀伊川尝于江南…赠陈侍御 忆平泉杂咏·忆初暖 首夏清景想望山居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海鱼骨 近于伊川卜山居将命者画图而至欣然有感…青田胎化鹤 近腊对雪有怀林居 述梦诗四十韵 重忆山居六首·漏潭石(鲁客见遗)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海上石笋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月桂(出蒋山,浅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