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山居一十首·清明后忆山中

作者:李德裕唐代

遥思寒食后,野老林下醉。
月照一山明,风吹百花气。
飞泉与万籁,仿佛疑箫吹。
不待曙华分,已应喧鸟至。

分类: 宴会 抒怀

作者李德裕简介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思山居一十首·清明后忆山中》是唐代李德裕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明后忆山中

遥思寒食后,野老林下醉。
月照一山明,风吹百花气。
飞泉与万籁,仿佛疑箫吹。
不待曙华分,已应喧鸟至。

中文译文:

清明过后远思山中,
在野外的老人在林下陶醉。
明亮的月光照耀整座山,
微风吹拂百花散发芬芳。
飞溅的泉水与万物的声响,
仿佛在模仿箫吹的声音。
不等天明的曙光分辨,
早已有鸟鸣声喧闹起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节过后,李德裕回忆起山中景色的情景。诗中展现了山野间宁静祥和的氛围,以及大自然中的美妙景致。通过描述月光、花香、泉水和万物声响,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了山中的宁静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的感触之深,使得他仿佛听到了箫吹之音,整首诗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和生命力的赞美。

赏析:

《思山居一十首·清明后忆山中》以简洁而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和敬畏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月照山明、风吹百花气、飞泉与万籁,以及喧鸟的鸣叫声,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的美景和生活的活力。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山野世界,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诗中的野老林下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沉浸和陶醉,使读者也能够感受到这份宁静和喜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清新,给人以愉悦和舒畅的感受。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呈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sī shān jū yī shí shǒu qīng míng hòu yì shān zhōng
思山居一十首·清明后忆山中

yáo sī hán shí hòu, yě lǎo lín xià zuì.
遥思寒食后,野老林下醉。
yuè zhào yī shān míng, fēng chuī bǎi huā qì.
月照一山明,风吹百花气。
fēi quán yǔ wàn lài, fǎng fú yí xiāo chuī.
飞泉与万籁,仿佛疑箫吹。
bù dài shǔ huá fēn, yǐ yīng xuān niǎo zhì.
不待曙华分,已应喧鸟至。

你可能还喜欢李德裕的诗

重忆山居六首·平泉源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叠石(此石韩给事所遗)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海石楠 重过列子庙追感顷年自淮服与居守王仆射…四韵奉寄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望伊川(自此并淮南作)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山桂(此花紫色,英藻繁缛) 岭外守岁(一作李福业诗)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金松(出天台山,叶带金色) 上巳忆江南禊事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西岭望鸣皋山 思山居一十首·寄龙门僧 忆平泉杂咏·忆寒梅 离平泉马上作(一作离东都平泉) 晨起见雪忆山居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自叙(非尚子遍游五岳) 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韦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寄诗以谢 郊外即事寄侍郎大尹 初归平泉,过龙门南岭,遥望山居即事 惠泉 比闻龙门敬善寺有红桂树独秀伊川尝于江南…赠陈侍御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瀑泉亭 思山居一十首·思乡园老人 思归赤松村呈松阳子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 访韦楚老不遇 早入中书行公主册礼事毕,登集贤阁成咏 招隐山观玉蕊树戏书即事奉寄江西沈大夫阁老 题奇石(石在浙西公署) 思山居一十首·忆种苽时 重忆山居六首·漏潭石(鲁客见遗) 忆平泉杂咏·忆新藤 重忆山居六首·钓石(于谿人处求得) 山信至说平泉别墅草木滋长地转幽深怅然思归复此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