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柳郎中故居

作者:李德裕唐代

下马荒阶日欲曛,潺潺石溜静中闻。
鸟啼花发人声绝,寂寞山窗掩白云。

分类:

作者李德裕简介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题柳郎中故居》是唐代李德裕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下马荒阶日欲曛,
潺潺石溜静中闻。
鸟啼花发人声绝,
寂寞山窗掩白云。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寂静的景象,同时也带有一种深沉的寂寞之感。诗人在柳郎中的故居下马,看到太阳已经接近西山,天色渐暗。在静谧的环境中,他能够清晰地听到溪水潺潺的声音。此时,鸟儿鸣叫,花朵盛开,但人的声音却消失了,只剩下寂寞。诗人在山窗前感受到的是一种安静和孤独的感觉,窗户遮住了朦胧的白云。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而萧条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寂静的山窗和静听潺潺溪水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世间的孤独感的体验。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述鸟儿鸣叫、花朵盛开与人声绝迹的对比,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疏离感。同时,诗人通过窗户遮住的白云形象,进一步增强了孤独感和遥远感。整首诗通过寥寥几笔,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空灵的意境,给人以思索和遐想的空间。

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清晰的景象和深邃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思考的境界。它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自然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孤独和寂寞。同时,它也启发着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人与自然的联系以及时间的流逝等哲学问题。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tí liǔ láng zhōng gù jū
题柳郎中故居

xià mǎ huāng jiē rì yù xūn, chán chán shí liū jìng zhōng wén.
下马荒阶日欲曛,潺潺石溜静中闻。
niǎo tí huā fā rén shēng jué, jì mò shān chuāng yǎn bái yún.
鸟啼花发人声绝,寂寞山窗掩白云。

你可能还喜欢李德裕的诗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 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 尊师是桃源黄先生传法弟子常见尊师称先师灵迹…旧馆 初归平泉,过龙门南岭,遥望山居即事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双碧潭 临海太守惠予赤城石,报以是诗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流杯亭 长安秋夜 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 重忆山居六首·巫山石 思山居一十首·春日独坐思归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自叙(非尚子遍游五岳) 重过列子庙追感顷年自淮服与居守王仆射…四韵奉寄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山桂(此花紫色,英藻繁缛) 忆平泉杂咏·忆春耕 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一作和王播游故居感旧) 忆平泉杂咏·忆辛夷(余赴金陵日,辛夷欲开) 访韦楚老不遇 比闻龙门敬善寺有红桂树独秀伊川尝于江南…赠陈侍御 怀山居邀松阳子同作 惠泉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望伊川(自此并淮南作) 思归赤松村呈松阳子 忆平泉杂咏·忆晚眺 忆平泉杂咏·忆野花(余未尝春到故园) 重忆山居六首·漏潭石(鲁客见遗) 思山居一十首·寄龙门僧 思在山居日偶成此咏邀松阳子同作 重忆山居六首·平泉源 房公旧竹亭闻琴缅慕风流神期如在因重题此作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月桂(出蒋山,浅黄色)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似鹿石 招隐山观玉蕊树戏书即事奉寄江西沈大夫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