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七月望,赵俯置酒,与鲁卿同泛舟登骆驼桥待月)

作者:叶梦得宋代

千步长虹跨碧流。
两山浮影转螭头。
付与诗人都总领。
风景。
更逢仙客下瀛洲。
袅袅凉风吹汗漫。
平岸。
遥空新卷绛河收。
却怪姮娥真好。
须记。
探支明月作中秋。

分类: 定风波

作者叶梦得简介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定风波(七月望,赵俯置酒,与鲁卿同泛舟登骆驼桥待月)》是宋代诗人叶梦得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千步长虹跨碧流。
两山浮影转螭头。
付与诗人都总领。
风景。
更逢仙客下瀛洲。
袅袅凉风吹汗漫。
平岸。
遥空新卷绛河收。
却怪姮娥真好。
须记。
探支明月作中秋。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七月望月的情景。诗人与鲁卿相约,在骆驼桥上一起等待月亮的升起。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美景和友谊的赞美,同时也融入了对仙境和神话的想象。

赏析:
诗词开篇以“千步长虹跨碧流”形容骆驼桥的美景,长虹跨越江水,景色壮丽。接着描绘了两山的倒影,如同螭龙的头部,增加了神秘感。诗人将这美景赋予给自己和鲁卿,称之为“付与诗人都总领”,显示出诗人对美景的主宰感和对友谊的珍视。

随后,诗人提到“仙客下瀛洲”,暗示了仙境中的仙人降临,增添了神秘和超自然的元素。接着描述了袅袅凉风吹拂,带来清凉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夏季的炎热。在平静的岸边,远处的天空卷起一条新的红色河流,形成了美丽的景色。

最后两句“却怪姮娥真好,须记,探支明月作中秋”,以神话中的姮娥形象作为暗示,表达了对中秋节的期待和对月亮的赞美。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展现出诗人对美景的感受和对友情、仙境、神话的思考,给人以诗意的启迪和想象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dìng fēng bō qī yuè wàng, zhào fǔ zhì jiǔ, yǔ lǔ qīng tóng fàn zhōu dēng luò tuó qiáo dài yuè
定风波(七月望,赵俯置酒,与鲁卿同泛舟登骆驼桥待月)

qiān bù cháng hóng kuà bì liú.
千步长虹跨碧流。
liǎng shān fú yǐng zhuǎn chī tóu.
两山浮影转螭头。
fù yǔ shī rén dōu zǒng lǐng.
付与诗人都总领。
fēng jǐng.
风景。
gèng féng xiān kè xià yíng zhōu.
更逢仙客下瀛洲。
niǎo niǎo liáng fēng chuī hàn màn.
袅袅凉风吹汗漫。
píng àn.
平岸。
yáo kōng xīn juǎn jiàng hé shōu.
遥空新卷绛河收。
què guài héng é zhēn hǎo.
却怪姮娥真好。
xū jì.
须记。
tàn zhī míng yuè zuò zhōng qiū.
探支明月作中秋。

你可能还喜欢叶梦得的诗

念奴娇(中秋宴客,有怀壬午岁吴江长桥) 临江仙(席上次韵韩文若) 南乡子(自后圃晚步湖上) 卜算子·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 临江仙(明日小雨,已而风大作,复晚晴,遂见月,与客再登) 木兰花(二月二十六日晚雨,集客湖上) 定风波 永遇乐(寄怀张敏叔、程致道) 临江仙(次韵洪思诚席上)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虞美人(赠蔡子因) 清平乐 虞美人(寒食泛舟) 鹧鸪天(十二月二十二日与许干誉赏梅) 南歌子(是日微雨,过午而霁,晚遂月出,次刘无言韵) 念奴娇(南归渡扬子作,杂用渊明语) 鹧鸪天(与鲁卿晚雨泛舟出西郭,用烟波定韵) 江城子(大雪与客登极目亭) 水调歌头(送八舅朝请) 南乡子(池亭新成晚步) 江城子(湘妃鼓瑟) 水调歌头(湖光亭落成) 点绛唇(丙辰八月二十七日雨中与何彦亨小饮) 水调歌头(濠州观鱼台作) 临江仙(次韵答幼安、思诚、存之席上梅花) 虞美人(逋堂睡起,同吹洞箫) 南歌子(四月二十六日集客临芳观) 八声甘州(甲辰承诏堂知止亭初毕工,刘无言相过) 浣溪沙(送卢倅) 定风波(七月望,赵俯置酒,与鲁卿同泛舟登骆驼桥待月) 蓦山溪(百花洲席上次韵司录董庠) 临江仙(癸卯次葛鲁卿法华山曲水劝酒) 临江仙(十一月二十四日同王幼安、洪思诚过曾存之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