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的组词
宋常见的组词有:宋教仁(1882-1913),宋文,宋无忌,宋应星(1587-?),宋诗钞,宋艳,宋文鉴,宋亭,宋城,宋体字,宋杜,宋鹊,宋香,宋斤鲁削,宋方,宋玉,宋株,宋嫂,宋江,宋才潘面,宋毋忌,宋磁,宋景诗(1824-1871),宋开府,宋儒,宋臈,宋朝,宋太宗(939-997),宋太祖(927-976),宋玉宅
词语 | 解释 |
---|---|
宋教仁(1882-1913) | 宋教仁(1882-1913) sòng jiào/jiāo rén (1882-1913)近代民主革命家。号渔父,湖南桃源人。曾与黄兴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后参加发起同盟会,主持《民报》,并组织同盟会中部总会。武昌起义后,参与筹建南京临时政府,任法制院院长。后又任北京政府农林总长。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后,任代理理事长。主张成立政党内阁,反对袁世凯专制。1913年被袁世凯派人刺死于上海。有《宋教仁集》。 |
宋文 | 宋文 sòng wén1.宋代的文章。散文以宋代为盛,大家辈出,优秀作品甚多。其特点是明白晓畅,平易近人,对后世影响甚大。 |
宋无忌 | 宋无忌 sòng wú jì1.即宋毋忌。 |
宋应星(1587-?) | 宋应星(1587-?) sòng yīng/yìng xīng (1587-?)明代科学家。字长庚,江西奉新人。1615年考中举人。曾任江西分宜县教谕、福建汀州府推官、南京亳州知州。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人为万物之灵”,人能开发利用自然,创造人类生活需要的物质财富。整理和总结工农业生产经验,以其亲身见闻和实践作主要依据,撰写了《天工开物》。还著有《野议》、《论气》、《谈天》等。 |
宋诗钞 | 宋诗钞 sòng shī chāo总集名。清代吴之振等编选。编者因不满明代前后七子尊唐诗抑宋诗之风,特编选此书,以示“宋诗之长”。编成初集一百零六卷,收宋代诗作一万二千余首,选录作家八十四家(目录中列一百家),各家均附小传。是一部规模较大的宋诗总集。 |
宋艳 | 宋艳 sòng yàn亦作“宋豔”。1. 宋玉 的辞赋风格华丽,故有“宋豔”之称。亦用以称颂华丽的文辞。2. 宋 国的美女。亦泛指美女。 |
宋文鉴 | 宋文鉴 sòng wén jiàn原名《皇朝文鉴》。总集名。南宋吕祖谦编。一百五十卷。分六十一类,选录北宋时期诗、赋、文二千五百余首(篇),收录作家二百余人。所选诗文,有不少为人传诵之作;所载奏议,保存了当时政治斗争的一些材料。流传颇广。 |
宋亭 | 宋亭 sòng tíng1.宋玉故宅中的亭子。 |
宋城 | 宋城 sòng chéng在香港九龙荔枝角。面积6000平方米。仿北宋京都汴梁城(今开封)的建筑。根据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于1979年建成。重现宋城旧貌,其西南还有五层古塔。 |
宋体字 | 宋体字 sòng tǐ/tī/bèn zì1.宋代雕版印书通用的字体,结构方正匀称,后世称"宋体字"。明末演变为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印刷体,仍称宋体,俗称老宋字,是现代通行的印刷字体。另有横竖笔划都较纤细的字体,称为仿宋体,亦为常用印刷体的一种。 |
宋杜 | 宋杜 sòng dù1.唐代诗人宋之问与杜审言的并称。 |
宋鹊 | 宋鹊 sòng què1.春秋时宋国良犬名。后亦泛指良犬。 2.比喻鄙贱之人或受人豢养的爪牙。 |
宋香 | 宋香 sòng xiāng1.即宋家香。 |
宋斤鲁削 | 宋斤鲁削 sòng jīn lǔ xuē宋国产的斧头和鲁国产的曲刀。比喻当地特产的精良工具。 |
宋方 | 宋方 sòng fāng1.明代文学家宋濂和方孝孺的并称。 |
宋玉 | 宋玉 sòng yù战国楚辞赋家。生于屈原之后,一说是屈原的学生。作有《九辩》及《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篇,有人认为《招魂》也是他所作。其作品对汉赋影响较大。 |
宋株 | 宋株 sòng zhū1.据《韩非子.五蠹》载,宋人有耕者偶于田中得触株而死之兔,乃蠢蠢然守株待兔,兔终不可复得而徒为宋人笑。后以"宋株"为安时顺命﹑消极等待之典。 |
宋嫂 | 宋嫂 sòng sǎo1.即宋五嫂。 |
宋江 | 宋江 sòng jiāng小说《水浒传》中人物。绰号呼保义、及时雨。仗义疏财,广结英雄豪杰,在江湖颇有威望。后被逼上梁山,带领义军打了不少胜仗。晁盖牺牲后,被推为梁山泊寨主。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极力谋求朝廷招安,有浓厚的正统观念和忠君思想。 |
宋才潘面 | 宋才潘面 sòng cái pān mìan宋玉的才华,潘岳的容貌。比喻才华出众,仪容俊美。 |
宋毋忌 | 宋毋忌 sòng wú jì1.传说中的火仙。一说月中仙人。毋,一作"无"。 |
宋磁 | 宋磁 sòng cí1.见"宋瓷"。 |
宋景诗(1824-1871) | 宋景诗(1824-1871) sòng jǐng shī (1824-1871)清末黑旗军首领。山东堂邑(今属聊城)人。曾参加农民抗粮斗争。捻军入山东时,参加白莲教起义,领黑旗军。后降清,参与攻击捻军和回民军。1863年在山东重举义旗,抗击清军。后被捕遇害。 |
宋开府 | 宋开府 sòng kāi fǔ1.唐著名宰相宋璟的别称。玄宗曾授璟开府仪同三司,故名。 |
宋儒 | 宋儒 sòng rú1.宋代的儒者。一般指宋代理学家二程﹑朱熹等。 |
宋臈 | 宋臈 sòng là/gé1.三国时善歌的女子。 |
宋朝 | 宋朝 sòng zhāo/cháo1.春秋时宋国公子,容貌甚美。后常用作美男子的代称。 |
宋太宗(939-997) | 宋太宗(939-997) sòng tài zōng (939-997)即“赵炅”。北宋皇帝。原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炅。太祖弟。继位后兼并吴越,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在对辽的两次战争中遭大败。政治上继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禁止节度使补亲吏为镇将,收节度使所领支郡由朝廷直辖。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吏考查与选拔,又大量增加进士科名额,编修《太平御览》等书,加强“重文”风气。 |
宋太祖(927-976) | 宋太祖(927-976) sòng tài zǔ (927-976)即“赵匡胤”。宋王朝的建立者。涿州(治今河北涿州)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执掌兵权。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都东京(河南开封)。先后攻灭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并加强对北方契丹的防御。削夺禁军将领和藩镇兵权,派文臣带京官衔到各州去做长官,遣使臣分掌地方财政以加强中央集权。设副相(参知政事),由枢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财,以分散宰相权力。选精壮地方兵为中央禁军,以削弱地方兵力。立更戍法,使兵将不相知,以防将领拥兵自重,结束了唐朝 |
宋玉宅 | 宋玉宅 sòng yù zhái1.战国楚宋玉的故宅。传说在湖北秭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