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927-976)的拼音、解释、组词
宋太祖(927-976)的简介:
sòng tài zǔ (927-976)
即“赵匡胤”。宋王朝的建立者。涿州(治今河北涿州)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执掌兵权。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都东京(河南开封)。先后攻灭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并加强对北方契丹的防御。削夺禁军将领和藩镇兵权,派文臣带京官衔到各州去做长官,遣使臣分掌地方财政以加强中央集权。设副相(参知政事),由枢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财,以分散宰相权力。选精壮地方兵为中央禁军,以削弱地方兵力。立更戍法,使兵将不相知,以防将领拥兵自重,结束了唐朝
即“赵匡胤”。宋王朝的建立者。涿州(治今河北涿州)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执掌兵权。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都东京(河南开封)。先后攻灭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并加强对北方契丹的防御。削夺禁军将领和藩镇兵权,派文臣带京官衔到各州去做长官,遣使臣分掌地方财政以加强中央集权。设副相(参知政事),由枢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财,以分散宰相权力。选精壮地方兵为中央禁军,以削弱地方兵力。立更戍法,使兵将不相知,以防将领拥兵自重,结束了唐朝
- AI解释
《宋太祖(927-976)》这一词语,主要是指北宋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他出生于927年,在后周时期通过军事政变即位为后周恭帝,不久改元建隆,建立了宋朝,并于960年黄袍加身,最终统一了中原及南方大部分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开启了长达三百余年的宋朝。
详细解释
- 赵匡胤:他是北宋开国皇帝,在五代时期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他推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的措施。
- 建隆元年(960年): 开始正式使用宋朝年号,标志着北宋的成立。
- 收复与统一:他在位期间不断对外扩张,通过战争或和平手段逐步实现了对中原及南方大部分地区的统一。
造句
-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巩固政权和加强中央集权。
- 在宋太祖的统治下,北宋逐渐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 史学界普遍认为,如果没有宋太祖赵匡胤,中国历史的走向或许会有所不同。
- 为了防止藩镇割据重演,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削弱了武将的权利。
- 宋太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领袖,他还倡导文治,重视科举制度的发展。
这些句子旨在从不同角度来描述和解释宋太祖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