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656~712)的拼音、解释、组词
宋之问(656~712)的简介:
sòng zhī wèn
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市)人。上元年间进士,官至考功员外郎。睿宗时流放钦州,后赐死。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有《题大庾岭北驿》等名篇。所作多粉饰太平、颂扬功德之应制诗,靡丽精巧,尤善五律,对初唐律体之定型颇有贡献。有《宋之问集》。
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市)人。上元年间进士,官至考功员外郎。睿宗时流放钦州,后赐死。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有《题大庾岭北驿》等名篇。所作多粉饰太平、颂扬功德之应制诗,靡丽精巧,尤善五律,对初唐律体之定型颇有贡献。有《宋之问集》。
- AI解释
词语解析: 《宋之问(656~712)》指的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句子或短语,而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宋之问的介绍。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生平事迹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之问,字延清,号风池居士,唐朝时期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多变,既有宫体诗的华丽与细腻,又有山水田园诗的清新自然,是唐初至盛唐过渡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文学创作上,他善于运用典故和引用前人诗句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造句: 1. 宋之问的诗风多变,从宫廷体到山水田园都有涉及。 2. 《题张氏隐居》是宋之问的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 3. 在学习古代文学时,我们学过宋之问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的经典诗句。 4. 宋之问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还参与了唐代的一些重要政治活动。 5. 研究唐诗的人常常会将宋之问的作品与李白、杜甫等人的作品进行比较。
分词解释
宋
sòng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2 中国朝代名:南~。~代。~词。3 响度单位,一宋约相当于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响度的一千倍,等于1000毫宋。4 姓。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问
wèn
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2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3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4 管,干预:概不过~。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