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的组词
七常见的组词有:七舆大夫,七十二,七纬,七嘴八舌,七哀,七停八当,七彩,七律,七香车,七代先灵,七录,七五三,七湾八拐,七魄,七破八补,七步诗,七碗,七楞八瓣,七穿八穴,七泽,七歪八扭,七大夫,七月,七德,七步之才,七步成诗,七不堪,七方,七校,七丝
词语 | 解释 |
---|---|
七舆大夫 | 七舆大夫 qī yú dà/dài/tài fū/fú1.指主管诸侯副车的七大夫。春秋时,侯伯出行有副车七乘,每车有一大夫主管,故称。《左传.僖公十年》:"郄芮曰:'币重而言甘,诱我也。'遂杀丕郑﹑祁举及七舆大夫:左行共华﹑右行贾华﹑叔坚﹑骓颛﹑累虎﹑特宫﹑山祁。"孔颖达疏:"《周礼.大行人》云:'侯伯七命,贰车七乘。'贰即副也。每车一大夫主之,谓之七舆大夫。"一说指主管兵车的舆帅七人。孔颖达疏引服虔云:"上军之舆帅七人,属申生者。"亦省作"七舆"。 |
七十二 | 七十二 qī shí èr1.古以为天地阴阳五行之成数。亦用以表示数量多。 |
七纬 | 七纬 qī wěi1.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 2.指《易纬》﹑《书纬》﹑《诗纬》﹑《礼纬》﹑《乐纬》﹑《春秋纬》﹑《孝经纬》七种纬书。 |
七嘴八舌 | 七嘴八舌 qī zuǐ bā shé形容人多口杂。 |
七哀 | 七哀 qī āi1.魏晋乐府的一种诗题。起于汉末。汉王粲﹑三国魏曹植﹑晋张载皆有《七哀诗》,为反映社会动乱,抒发悲伤感情的五言诗。 2.泛指多种哀伤。 |
七停八当 | 七停八当 qī tíng bā dàng形容各个方面都照顾得很周到,料理得很妥当。 |
七彩 | 七彩 qī cǎi1.见"七采"。 |
七律 | 七律 qī lǜ“七言律诗”的简称。见“七言诗”。 |
七香车 | 七香车 qī xiāng chē/jú1.用多种香料涂饰或用多种香木制作的车。亦泛指华美的车。 |
七代先灵 | 七代先灵 qī dài xiān líng1.七代祖先。泛指历代祖先。 |
七录 | 七录 qī lù1.书名。是继汉刘歆《七略》﹑南朝齐王俭《七志》之后的一部图书目录分类专着,南朝梁阮孝绪撰。它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前代目录学的成就,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书已失传,但序目尚完整地保存在《广弘明集》卷三中。 2.宋代福建莆田郑寅分列所收藏的图书为七录:曰经,曰史,曰子,曰艺,曰方伎,曰文,曰类。见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 |
七五三 | 七五三 qī wǔ sān1.一种锣鼓调。 |
七湾八拐 | 七湾八拐 qī wān bā guǎi①多处弯曲,不断转变方向。②形容做事不直截了当。亦作“七弯八拐”。 |
七魄 | 七魄 qī pò1.道家谓人有七魄,各有名目。第一魄名尸狗,第二魄名伏矢,第三魄名雀阴,第四魄名吞贼,第五魄名非毒,第六魄名除秽,第七魄名臭肺。见《云笈七签》卷五四。 |
七破八补 | 七破八补 qī pò bā bǔ形容衣物非常破旧。 |
七步诗 | 七步诗 qī bù shī诗篇名。三国魏曹植作。相传魏文帝曹丕欲加害其弟曹植,命他七步之内作一诗,否则处死。曹植应声成诗,诗为:“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后惭愧,赦免了曹植。 |
七碗 | 七碗 qī wǎn1.见"七椀茶"。 |
七楞八瓣 | 七楞八瓣 qī léng bā bàn1.形容凹凸不平。楞,同"棱"。 |
七穿八穴 | 七穿八穴 qī chuān bā xué穿:洞,孔;穴:窟窿。形容窟窿很多。 |
七泽 | 七泽 qī zé/shì1.相传古时楚有七处沼泽。后以"七泽"泛称楚地诸湖泊。 |
七歪八扭 | 七歪八扭 qī wāi bā niǔ形容歪斜不正。 |
七大夫 | 七大夫 qī dà/dài/tài fū/fú1.爵位名。秦二十等爵中的第七级。 |
七月 | 七月 qī yuè《诗·豳风》篇名。写西周时代农奴在一年十二个月份中劳动和生活的情景,反映了他们终年为贵族服务,自身却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全诗共八十八句,是《国风》中最长的一篇。 |
七德 | 七德 qī dé1.指武功的七种德行。 2.指文治的七种德行。 3.指诗歌的七种特性。 4.隋唐时舞名。又乐曲名。 |
七步之才 | 七步之才 qī bù zhī cái形容才思敏捷。 |
七步成诗 | 七步成诗 qī bù chéng shī称人才思敏捷。 |
七不堪 | 七不堪 qī bù kān1.三国魏嵇康不满当时执政的司马师司马昭等。司马集团的山涛推荐他做选曹郎,他表示拒绝,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列陈自己不能出仕的原因,"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后来诗文中把"七不堪"作为疏懒或才能不称的典故。 |
七方 | 七方 qī fāng1.中医指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七种方剂。 |
七校 | 七校 qī xiào/jiào1.指汉代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虎贲七校尉。《汉书.刑法志》:"至武帝平百粤,内增七校。"颜师古注引晋灼曰:"《百官表》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凡八校尉。胡骑不常置,故此言七也。"一说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不领兵,不在七校之列。见清沈钦韩《汉书疏证》。后泛称各军将领。 |
七丝 | 七丝 qī sī1.古琴的七根弦。亦借指七弦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