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八叉的拼音、解释、组词
七步八叉的简介:
qī bù bā chā
相传曹植七步成诗,温庭筠凡八叉手而赋成八韵,后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
相传曹植七步成诗,温庭筠凡八叉手而赋成八韵,后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
- AI解释
词语解释
七步八叉(qī bù bā chà)
“七步八叉”一词来源于唐代诗人李贺的一则典故。据记载,唐宪宗时期,李贺被召入宫中作诗献上。当时文人们进行了一场即席赋诗的比赛,李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一首七言绝句。这里的“七步八叉”主要用来形容创作诗词的速度之快、才华横溢。
造句
- 他的文学造诣深厚,下笔如有神,真不愧有‘七步八叉’的美誉。
- 李贺少年成名,被誉为‘诗仙’,流传着‘七步八叉’的佳话。
- 在诗歌创作比赛中,他以‘七步八叉’的速度迅速完成了作品,赢得了满堂喝彩。
- 她写起文章来一气呵成,真是个典型的‘七步八叉’型才女。
- 这次诗歌大赛上,参赛者们纷纷展示出自己的才华,有的选手更是展现了‘七步八叉’的创作速度和能力。
通过以上造句,可以看出“七步八叉”不仅描述了创作过程中的快速与敏捷,还隐含着对诗人或作家才情的高度赞誉。
分词解释
七
qī
1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3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步
bù
1 行走:~兵。~行(xíng )。徒~。信~。闲~。固~自封。望而却~。2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随:~韵。~其后尘。~武前贤。3 行走时两脚的距离:~伐。~测。寸~难行。4 事情进行的程序、阶段、程度:~骤。初~。5 中国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6 同“ 埠 ”,多用于地名。7 姓。
八
bā
1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面玲珑。~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叉
chā,chá,chǎ
1 交错:~腰。2 一头分歧便于扎取的器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