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的组词
壮常见的组词有:壮脸,壮翼,壮工,壮狡,壮健,壮猷,壮事,壮怀,壮月,壮浪,壮城,壮锦,壮烈,壮卒,壮儿,壮容,壮毅,壮剧,壮辞,壮县,壮气凌云,壮语,壮志未酬,壮布,壮族,壮阔,壮采,壮阳,壮骑,壮举
词语 | 解释 |
---|---|
壮脸 | 壮脸 zhuàng liǎn1.谓面子大。 |
壮翼 | 壮翼 zhuàng yì1.健壮的羽翼。亦指善飞的鸟。 |
壮工 | 壮工 zhuàng gōng1.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没有专门技术的工人。 |
壮狡 | 壮狡 zhuàng jiǎo1.壮健者。 |
壮健 | 壮健 zhuàng jiàn1.强壮;强健。 2.强健的人。 3.雄壮劲健。 |
壮猷 | 壮猷 zhuàng yóu1.宏大的谋略。语出《诗.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壮其犹。"郑玄笺:"犹,谋也;谋,兵谋也。"朱熹注:"犹,谋也;言方叔虽老,而谋则壮也。" |
壮事 | 壮事 zhuàng shì1.犹言壮举,大事业。 |
壮怀 | 壮怀 zhuàng huái豪壮的胸怀:壮怀激烈。 |
壮月 | 壮月 zhuàng yuè1.指农历八月。 |
壮浪 | 壮浪 zhuàng làng1.豪放。 2.壮实,壮健。 |
壮城 | 壮城 zhuàng chéng1.宋代军制,专司修建城防的士卒称"壮城"。 |
壮锦 | 壮锦 zhuàng jǐn1.壮族妇女用手工编织的锦,经线一般用白色棉纱,纬线用彩色丝绒。 |
壮烈 | 壮烈 zhuàng liè勇敢而有气节:壮烈的场面|壮烈牺牲。 |
壮卒 | 壮卒 zhuàng zú/cù1.勇猛的士兵。 |
壮儿 | 壮儿 zhuàng ér/er1.犹健儿。 |
壮容 | 壮容 zhuàng róng1.青壮年时的容貌。 2.年轻美丽的容颜。 |
壮毅 | 壮毅 zhuàng yì1.勇壮刚毅。 |
壮剧 | 壮剧 zhuàng jù壮族戏曲剧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左江、右江流域和云南富宁、广南一带。广西有北路壮剧、南路壮剧、壮师剧三支;云南有富宁壮剧、广南壮剧两支。各支的形成过程不同,音乐唱腔、表演风格也不尽相同。 |
壮辞 | 壮辞 zhuàng cí1.勇壮的言辞;夸饰的言辞。 |
壮县 | 壮县 zhuàng xiàn/xuán1.富庶繁盛的县。 |
壮气凌云 | 壮气凌云 zhuàng qì líng yún豪壮的气概高入云霄。 |
壮语 | 壮语 zhuàng yǔ/yù1.豪壮的言语。 2.侈谈,大言。 3.我国壮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分北部南部两个方言。 |
壮志未酬 | 壮志未酬 zhuàng zhì wèi chóu酬:实现。旧指潦倒的一生,志向没有实现就衰老了。也指抱负没有实现就去世了。 |
壮布 | 壮布 zhuàng bù1.新莽时所铸十铜币之一。 |
壮族 | 壮族 zhuàng zú分布于广西、云南、广东、贵州等地的少数民族。约1555.6万人(1990年)。曾称“僮族”,1965年改现名。用壮语。原有方块壮字,现推行拼音壮文。信仰多神,流传道教。铸造和使用铜鼓的历史悠久,擅长壮锦刺绣。陶瓷工艺和“干栏”建筑颇为著名。盛行歌圩。传统节日有牛王节、三月三。主要从事农业。 |
壮阔 | 壮阔 zhuàng kuò雄壮而宽广。形容声势浩大:波澜壮阔|规模壮阔。 |
壮采 | 壮采 zhuàng cǎi/cài1.壮美的文采。 |
壮阳 | 壮阳 zhuàng yáng1.强盛的阳气。古代阴阳五行说认为春﹑夏主阳,秋﹑冬主阴,阳气至夏季最盛。 2.中医术语。犹言强肾。中医学认为:腹为阴,肾为阴中之阴,肾虚者应补阳,故称。参阅《素问.金匮真言论》。 |
壮骑 | 壮骑 zhuàng qí1.慓悍的骑兵,劲骑。 |
壮举 | 壮举 zhuàng jǔ壮烈伟大的举动或行为:亘古未有的壮举|震惊社会的壮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