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的拼音、解释、组词

壮士的简介:

zhuàng shì
1.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2.体健力大者。 3.指武士装束的人。 4.太平天国取试武士分为一﹑二﹑三三甲,第三甲若干名称为壮士,相当于清制的进士,职同军帅。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豪壮而勇敢的人。【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燕策三》)

1. 豪壮而勇敢的人。《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三国演义》第一二回:「为头一个壮士,身长八尺,腰大十围;手提大刀,截住去路。」

《壮士》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中多用于形容英勇无畏、力大无穷或具有高尚品质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来描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勇敢战斗的人物形象。

详细解释

  • 词义:指的是勇猛、豪迈且富有牺牲精神的战士或英雄。
  • 出处与历史背景:“壮士”一词历史悠久,在《史记》、《汉书》等古典文献中就有记载,多用来形容古代武将或者英雄人物。在现代语境下,“壮士”也可以用于赞美那些具有勇敢、坚强品质的人。

造句

  1. 古装剧中的角色描绘:“他不仅身材魁梧,而且是远近闻名的壮士,每次战役都能带领士兵们冲锋陷阵。”
  2. 对英雄人物的评价:在抗日战争时期,有许多壮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英勇牺牲。
  3. 用于描述当代人物的精神特质:虽然时代不同了,但也有不少壮士在各自的领域中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
  4. 表达对某人的敬意:“听闻他的事迹后,我被这位壮士的勇气所感动。”
  5. 形容一种精神状态或品质:“这种敢于承担责任、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就是真正的壮士之心。”

这些句子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壮士”这一词汇的应用范围和含义。

分词解释

zhuàng

1 大,有力,强盛:强~。~士。~心。~烈。~美。兵强马~。2 增加勇气和力量:~胆。~行(xíng )。以~声势。3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四川、贵州等省(旧作“僮”):~族。~锦。~歌。

shì

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族。~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子。~民。学~。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女。4 对人的美称:志~。烈~。女~。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兵。~卒。~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医~。护~。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