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的组词

竹常见的组词有:竹凤,竹签,竹妃,竹林七子,竹炭,竹姬,竹板,竹马灯,竹肉,竹枝歌,竹琴,竹枝娘,竹窠,竹中高士,竹马,竹筋,竹叶舟,竹节钢,竹笏,竹薮,竹使,竹子,竹筱,竹节,竹席,竹墙,竹孚俞,竹苓,竹杖化龙,竹林园

词语 解释
竹凤 zhú fèng1.凤凰。传说凤鸟非竹实不食﹐故称。
竹签 zhú qiān一端尖锐的细长竹杆或竹片。
竹妃 zhú fēi/pèi1.即竹夫人。
林七子 竹林七子 zhú lín qī zǐ1.见"竹林七贤"。
竹炭 zhú tàn1.用竹子烧制而成的一种黑色燃料。
竹姬 zhú jī1.即竹夫人。
竹板 zhú bǎn1.较宽的竹片。古代亦作为刑具﹐有一定的形制。 2.演唱快板或数来宝时使用的竹制打拍用具。
马灯 竹马灯 zhú mǎ dēng1.一种民间舞蹈形式。竹马一般用篾片扎成骨架﹐外面糊纸或布﹐分前后两截﹐系在舞者腰上如骑马状。舞时表现骑马徐行或疾驰﹑跳跃﹐动作轻松活泼﹐情绪热烈奔放。有的边舞边歌。
竹肉 zhú ròu1.亦称"竹菰"。生在朽竹根节上的菌类。 2.《晋书.孟嘉传》:"桓温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谓也?'嘉答曰:'渐近使之然。'"丝﹐弦乐;竹﹐管乐;肉﹐歌喉。后以"竹肉"泛指器乐与歌唱。
枝歌 竹枝歌 zhú zhī/qí gē1.即竹枝。
竹琴 zhú qín1.曲艺的一种。流行于四川﹐是渔鼓(道情)传入四川后发展形成。一般都是一人用渔鼓﹑简板自打自唱﹐也有四五人一组坐唱的。唱腔分一字板﹑二流板﹑三板等﹐与四川扬琴相同﹐但在润腔手法上有异。曲词由散文﹑韵文交织组成。
枝娘 竹枝娘 zhú zhī/qí niáng1.指唱竹枝词的女歌手。
竹窠 zhú kē1.竹丛深处。
中高士 竹中高士 zhú zhōng gāo shì1.谓竹林中的隐者。
竹马 zhú mǎ1.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后汉书.郭伋传》:"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后用为称颂地方官吏之典。 2.即薅马。南方农村耘稻时所用的一种农具。
竹筋 zhú jīn1.用竹子作材料代替混凝土中所使用的钢筋﹐称为竹筋。
叶舟 竹叶舟 zhú yè/xié zhōu1.唐李玫《异闻实录》载:江南人陈季卿游长安﹐十年不归。一日于青龙寺访僧不遇﹐见壁间有寰瀛图﹐叹曰:"得此径归﹐不悔无成。"旁有一翁笑曰:"此何难。"乃折阶前竹叶﹐置图上渭水中﹐谓陈曰:"注目于此﹐如愿矣。"陈熟视之﹐恍然登舟﹐至家团聚。待复返青龙寺﹐山翁尚拥褐而坐。后用为送人归里的典实。
节钢 竹节钢 zhú jié gāng/gàng1.表面有竹节状突起的方钢或圆钢﹐用于钢筋混凝土中﹐比用一般的方钢和圆钢结合得更牢固。
竹笏 zhú hù1.古代大臣入朝时所执的竹制手板。
竹薮 zhú sǒu1.竹子丰茂的地区。
使 竹使 zhú shǐ1.见"竹使符"。
竹子 zhú zǐ1.即竹。 2.竹笋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竹笋》。
竹筱 zhú xiǎo1.小竹;细竹。 2.指竹的细枝条。 3.竹林。
竹节 zhú jié1.竹子各段之间相连突出的部位。 2.喻坚贞。
竹席 zhú xí1.竹篾编成的铺垫用具。
竹墙 zhú qiáng1.竹编篱笆墙。
孚俞 竹孚俞 zhú fú yú/yù/shù1.竹中的白色薄膜。
竹苓 zhú líng1.雷丸的别称。
杖化龙 竹杖化龙 zhú zhàng huà lóng借指得道成仙。
林园 竹林园 zhú lín yuán1.指竹林精舍。亦泛指佛教寺院。

竹的二字词语

使 西

竹的三字词语

马灯 枝歌 枝娘 叶舟 节钢 孚俞 林园 疏布 叶纸 佛子 林游 根雕 脑壳 节糕 根黄 根蛇 林贤 肉丝 枝词 笊篱 叶冠 鸡草 夹膝

竹的四字成语

林七子 中高士 杖化龙 马之交 皮电壶 罄南山 篱茅舍

其他字的组词

二组词 半组词 池组词 佑组词 些组词 抵组词 氓组词 闻组词 诸组词 陪组词 堕组词 蒋组词 障组词 膜组词 蔫组词 譬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