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龙的拼音、解释、组词

竹龙的简介:

zhú lóng
1.一种上架版屋的巨型竹筏。 2.连接在一起的引水竹筒。 3.一种竹制民间工艺品。

  • AI解释

竹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象征性形象,主要出现于民间故事、传说和民俗活动中。它并非来源于古典文献或正式的历史记载,更多地存在于口耳相传的故事里以及地方性的节日庆典中。

解释

在不同的地区,《竹龙》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寓意:

  1. 竹龙的外形:通常由竹子编制而成,长者可达数米。它被装饰得色彩斑斓,头、尾部分较为精致,有的还会加上彩绸制成的眼睛等细节。
  2. 文化含义:在许多地方,《竹龙》被认为能带来好运和丰收。它常用于祈福活动,如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时的巡游活动中,象征着驱邪避灾、风调雨顺和生活富足。
  3. 制作过程:由当地工匠将竹子裁剪、弯曲并用绳索绑扎成形,再进行装饰。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完成。

造句

  1. 在元宵节的晚上,村民们举着五彩斑斓的《竹龙》在村子里游行。
  2. 每年春节期间,都会有一个传统活动是舞动《竹龙》,以祈求新的一年里家人健康、事业顺利。
  3. 尽管现代城市中很少见到真正的《竹龙》,但在一些乡村地区依然保留着这种古老的风俗。
  4. 竹龙不仅是民间艺术的瑰宝,也承载了浓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记忆。
  5. 那次在古镇的庙会上,我有幸看到了被精心装饰过的《竹龙》表演,真是让人难忘。

分词解释

zhú

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子。~叶。~笋。~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刻。2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4 姓。

lóng

1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舟。~灯。~宫。~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点睛。~蟠虎踞。2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3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颜。~体。~袍。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