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的组词
刺常见的组词有:刺问,刺恼,刺举无避,刺透,刺拨,刺事,刺旦,刺手,刺骨语,刺舩,刺刺挠挠,刺蜚绣,刺杀,刺竹笋,刺柴,刺探,刺径,刺痒,刺世,刺击,刺邪里,刺填,刺心,刺人,刺候,刺虎,刺谒,刺啦,刺杀旦,刺激
| 词语 | 解释 |
|---|---|
| 刺问 | 刺问 cì/cī wèn1.犹言探问。 |
| 刺恼 | 刺恼 cì/cī nǎo1.犹烦恼。 |
| 刺举无避 | 刺举无避 cì jǔ wú bì刺举:侦察揭发;避:回避。侦察揭发不法行为,不回避权势。形容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 |
| 刺透 | 刺透 cì/cī tòu1.穿针似地穿过[某物]。2.用尖物刺穿。如:争辩说牛排多肉的边沿处既不应划上口子也不应用叉刺透。 |
| 刺拨 | 刺拨 cì/cī bō1.犹刺闹。 |
| 刺事 | 刺事 cì/cī shì1.打探事情。 |
| 刺旦 | 刺旦 cì/cī dàn1.见"刺杀旦"。 |
| 刺手 | 刺手 cì/cī shǒu1.犹探手。 2.宋代军制,在征召入伍者手上刺字,以作标记,防止逃亡。 3.旧时的一种肉刑。在犯人手上刺字以作标记。 4.犹言棘手。 |
| 刺骨语 | 刺骨语 cì/cī gǔ/gū yǔ/yù1.中肯﹑深刻之言。 |
| 刺舩 | 刺舩 cì/cī chuán1.见"刺船"。 |
| 刺刺挠挠 | 刺刺挠挠 cì/cī cì/cī náo náo1.杂碎貌。 |
| 刺蜚绣 | 刺蜚绣 cì/cī fěi/fēi xiù1.喻交错用兵。 |
| 刺杀 | 刺杀 cì/cī shā1.刺而杀之。 2.用刺刀拼杀的一种技术。 |
| 刺竹笋 | 刺竹笋 cì/cī zhú sǔn1.刺竹的笋。亦指刺竹。 |
| 刺柴 | 刺柴 cì/cī chái1.长刺的丛生灌木。 |
| 刺探 | 刺探 cì/cī tàn侦察;探听:刺探军情。 |
| 刺径 | 刺径 cì/cī jìng1.直径。 |
| 刺痒 | 刺痒 cì/cī yǎng1.口语。发痒。 |
| 刺世 | 刺世 cì/cī shì1.针砭时弊。 |
| 刺击 | 刺击 cì/cī jī1.刺枪击剑。 2.犹刺激。 |
| 刺邪里 | 刺邪里 cì/cī xié/yá/yé/yú/xú lǐ1.见"刺斜里"。 |
| 刺填 | 刺填 cì/cī tián/zhèn1.征召军士以补军额。因宋时在军士脸上刺字,故称。 |
| 刺心 | 刺心 cì/cī xīn1.以刀等刺进心。 2.谓刺痛内心。形容内心受刺激。 |
| 刺人 | 刺人 cì/cī rén1.刺伤人体。 2.指肌肤因受淹渍刺激而疼痛。 3.指刺激人。 4.特指强梁拒劝的人。 |
| 刺候 | 刺候 cì/cī hòu1.刺探侦察。 |
| 刺虎 | 刺虎 cì/cī hǔ1.杀虎。战国时陈畛说秦惠王,引卞庄子刺虎为喻,先待齐楚交战,乘其两败俱伤时进兵。见《战国策.秦策二》及《史记.张仪列传》。后因以"刺虎"为一举两得之典实。 2.中草药名。 3.昆剧传统剧目。清传奇《虎口馀生》之一出(一般多误为《铁冠图》之一出)。写明将周遇吉兵败代州,回宁武关别母,其母责令再战,并先令媳﹑孙自尽,然后放火自焚。周出战,被闯王部将射伤,后自尽。 |
| 刺谒 | 刺谒 cì/cī yè1.投名刺以求见。 |
| 刺啦 | 刺啦 cì/cī lá1. 象声词,形容撕裂声、迅速划动声。如:刺啦一声划着了火柴。 |
| 刺杀旦 | 刺杀旦 cì/cī shā dàn1.昆剧旦行的一支。亦称"刺旦"。也叫"杀旦"﹑"四旦"。此等角色须有一些特技表演。 2.京剧花旦的一支。主要扮演淫毒凶狠的妇女。另有刺奸的花旦,如《审头刺汤》中的雪艳,亦名刺杀旦,则与此异。 |
| 刺激 | 刺激 cì/cī jī与“反应”相对。作用于有机体并引起其状态变化的物质动因。有来自外界的,也有来自有机体内部的。有机体的各种感受器都有其特定的刺激,称为适宜刺激。刺激是否引起反应,取决于刺激的性质、强度和有机体本身的特性。感受刺激的能力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但随动物的不断进化而高度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