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股的拼音、解释、组词
刺股的简介:
cì/cī gǔ
1.战国时魏人苏秦说秦王,十次上书不用,资用乏绝,归家发愤读书。欲睡,则引锥自刺其股。见《战国策.秦策一》。后因以刺股指勤学苦读。
1.战国时魏人苏秦说秦王,十次上书不用,资用乏绝,归家发愤读书。欲睡,则引锥自刺其股。见《战国策.秦策一》。后因以刺股指勤学苦读。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战国时苏秦读书想打瞌睡时,就用锥子刺腿。见《战国策.秦策一》。后比喻发愤求学。《隋书.卷七五.儒林传.序》:「纵有学优入室,勤逾刺股,名高海内,擢第甲科,若命偶时来,未有望于青紫。」
《刺股》,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主要用来形容古人勤奋学习的精神。其中,“刺股”指的是战国时期的苏秦,他为了更加专心致志地学习和研究学问,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保持清醒和警觉,以便能够更好地学习。
详细解释
- 词语含义:《刺股》是指通过自创苦条件,鞭策自己勤奋刻苦读书的行为。
- 出处与典故:据史书记载,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年轻时曾游学于太学,但因为家里贫穷,买不起油灯,只能在白天学习。后来他决定利用晚上学习的机会,便在屋子里悬梁刺股,用锥子刺大腿来保持清醒和警觉。
- 寓意:这个成语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要有一种自觉、自励的精神。它鼓励人们通过自我激励的方法来克服困难,达到更高的学术或知识水平。
造句
- 苏秦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刺股》成了勤奋精神的象征。
- 小明从《刺股》的故事中受到了启发,决心更加努力学习,每天熬夜读书也不觉得辛苦。
- 老师在课堂上讲起了《刺股》的故事,鼓励学生们要像古人那样刻苦学习,不畏艰难。
- 我想通过学习提升自己,就像《刺股》中的苏秦一样,用锥子刺大腿提醒自己不要松懈。
- 每个人都应该有《刺股》的精神,即使面对困难也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