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的组词

婆常见的组词有:婆婆嘴,婆陁,婆罗浮屠,婆罗门咒,婆罗门,婆嫂船,婆罗洲,婆焦,婆侯伎,婆陀,婆婆妈妈,婆子,婆罗门教,婆婆,婆律,婆猴伎,婆然,婆娑起舞,婆心,婆老,婆娑没索,婆娘,婆饼,婆婆家,婆儿,婆姨,婆官,婆娑,婆家,婆欢喜

词语 解释
婆婆嘴 pó pó zuǐ1. 喻指好议论而又言语罗嗦的人。如:我认为自己是婆婆嘴,见了什么不对的事都要说上两句。
婆陁 pó tuó1.见"婆陀"。
罗浮屠 婆罗浮屠 pó luó fú tú印度尼西亚佛教艺术古建筑。梵文意为“山丘上的佛塔”。建于公元8-9世纪。用石块砌成。有十层平台:一至七层方形,共有四百三十二个神龛;八至十层为圆形,中央有高7米的主佛塔,周围环绕七十二座小塔,气势雄伟。
罗门咒 婆罗门咒 pó luó mén zhòu1.古代印度宗教咒语。
罗门 婆罗门 pó luó mén印度种姓制度四大种姓中的第一等级。是主管宗教祭祀、解释律法和传教的僧侣阶层,掌握神权,享有种种特权,属于统治阶级。
嫂船 婆嫂船 pó sǎo chuán1.南宋时杭州西湖中出售茶点果品等食物的小船。
罗洲 婆罗洲 pó luó zhōu亚洲东南部岛屿。面积73.6万平方千米,为世界第三大岛。南部约三分之二地区为印度尼西亚领土,称为“加里曼丹岛”,意思是“大河之岛”。北部为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和沙巴两州及文莱达鲁萨兰国。
婆焦 pó jiāo1.古代蒙古发式。
侯伎 婆侯伎 pó hóu/hòu jì/qí1.见"婆猴伎"。
婆陀 pó tuó1.亦作"婆陁"。 2.倾斜不平。
妈妈 婆婆妈妈 pó pó mā mā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婆子 pó zǐ1.亦作"?子"。 2.年老的妇女。 3.指仆妇。 4.妻子。
罗门教 婆罗门教 pó luó mén jiào/jiāo印度古代宗教之一。约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因以崇拜婆罗贺摩(梵天)而得名。以《吠陀》为最古经典。信奉多神。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以及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之说。公元前6-前5世纪一度衰微。公元8-9世纪经改革后成为“印度教”。
婆婆 pó pó1.亦作"??3711"。 2.对老年妇女的尊称。 3.祖母。 4.母亲。 5.丈夫之母。 6.妻子。
婆律 pó lǜ1.香名。即龙脑香,亦名冰片。
猴伎 婆猴伎 pó hóu jì/qí1.亦作"婆侯伎"。 2.杂技名。相传周成王时南方有扶娄国,其人善机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变幻。后世乐府皆传其技,俗谓之婆猴伎。"婆猴"即"扶娄"之音变。参阅晋王嘉《拾遗记·周》。
婆然 pó rán1.舞貌。
娑起舞 婆娑起舞 pó suō qǐ wǔ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
婆心 pó xīn1.《景德传灯录·临济义玄禅师》:"黄蘖问云:'汝回太速生。'师云:'只为老婆心切。'"后以"婆心"指仁慈之心。
婆老 pó lǎo1.老婆子和老头儿。
娑没索 婆娑没索 pó suō méi/mò suǒ1.反复抚摩貌。
婆娘 pó niáng1.对妇女的通称。 2.妻子。 3.指女仆。
婆饼 pó bǐng1.即婆饼焦。
婆婆家 pó pó jiā/gū/jie1.见"婆家"。
婆儿 pó ér/er1.妻,老婆。 2.年老的妇人。 3.指女仆。
婆姨 pó yí1.方言。泛指妇女。 2.方言。妻子。
婆官 pó guān1.指传说中的风神孟婆。
婆娑 pó suō①跳舞的样子;舞蹈:婆娑呕吟,鼓掖其笑|高粱叶子舞婆娑。②舞姿飘逸优美:舞姿婆娑。③形容枝叶纷披的样子:枝叶婆娑的大树。
婆家 pó jiā/gū/jie1.丈夫的家。
欢喜 婆欢喜 pó huān xǐ1.即大炭墼。烧红后置炉中用以取暖。 2.后亦称欢喜团。参阅清顾禄《清嘉录.欢喜团》。

婆的二字词语

婆的三字词语

罗门 嫂船 罗洲 侯伎 猴伎 欢喜 娑儿 饼焦 儿气

婆的四字成语

罗浮屠 罗门咒 妈妈 罗门教 娑起舞 娑没索

其他字的组词

丶组词 刁组词 夂组词 文组词 尤组词 㝉组词 仺组词 讦组词 译组词 拢组词 软组词 咨组词 诫组词 浆组词 皱组词 缺组词 雹组词 魏组词 鱓组词 龮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