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的组词

婆常见的组词有:婆姨,婆留,婆婆,婆律,婆陀,婆媳,婆娑儿,婆饼焦,婆官,婆娑起舞,婆焦,婆嫂船,婆家,婆兰,婆婆家,婆母,婆娘,婆儿,婆罗门,婆婆妈妈,婆娑没索,婆罗门教,婆子,婆猴伎,婆罗浮屠,婆心,婆娑,婆陁,婆侯伎,婆婆嘴

词语 解释
婆姨 pó yí1.方言。泛指妇女。 2.方言。妻子。
婆留 pó liú1.五代吴越王钱镠小名。镠初生,父将弃于井,祖母(一说邻媪)强留之,故名"婆留"。 2.借指吴越之地。
婆婆 pó pó1.亦作"??3711"。 2.对老年妇女的尊称。 3.祖母。 4.母亲。 5.丈夫之母。 6.妻子。
婆律 pó lǜ1.香名。即龙脑香,亦名冰片。
婆陀 pó tuó1.亦作"婆陁"。 2.倾斜不平。
婆媳 pó xí1. 婆婆(丈夫的母亲)和儿媳妇。如:婆媳俩。
娑儿 婆娑儿 pó suō ér/er1.鸥的别名。
饼焦 婆饼焦 pó bǐng jiāo1.鸟名。其鸣声如婆饼焦,故名。
婆官 pó guān1.指传说中的风神孟婆。
娑起舞 婆娑起舞 pó suō qǐ wǔ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
婆焦 pó jiāo1.古代蒙古发式。
嫂船 婆嫂船 pó sǎo chuán1.南宋时杭州西湖中出售茶点果品等食物的小船。
婆家 pó jiā/gū/jie1.丈夫的家。
婆兰 pó lán1.古代重量单位。
婆婆家 pó pó jiā/gū/jie1.见"婆家"。
婆母 pó mǔ1.丈夫的母亲。
婆娘 pó niáng1.对妇女的通称。 2.妻子。 3.指女仆。
婆儿 pó ér/er1.妻,老婆。 2.年老的妇人。 3.指女仆。
罗门 婆罗门 pó luó mén印度种姓制度四大种姓中的第一等级。是主管宗教祭祀、解释律法和传教的僧侣阶层,掌握神权,享有种种特权,属于统治阶级。
妈妈 婆婆妈妈 pó pó mā mā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娑没索 婆娑没索 pó suō méi/mò suǒ1.反复抚摩貌。
罗门教 婆罗门教 pó luó mén jiào/jiāo印度古代宗教之一。约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因以崇拜婆罗贺摩(梵天)而得名。以《吠陀》为最古经典。信奉多神。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以及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之说。公元前6-前5世纪一度衰微。公元8-9世纪经改革后成为“印度教”。
婆子 pó zǐ1.亦作"?子"。 2.年老的妇女。 3.指仆妇。 4.妻子。
猴伎 婆猴伎 pó hóu jì/qí1.亦作"婆侯伎"。 2.杂技名。相传周成王时南方有扶娄国,其人善机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变幻。后世乐府皆传其技,俗谓之婆猴伎。"婆猴"即"扶娄"之音变。参阅晋王嘉《拾遗记·周》。
罗浮屠 婆罗浮屠 pó luó fú tú印度尼西亚佛教艺术古建筑。梵文意为“山丘上的佛塔”。建于公元8-9世纪。用石块砌成。有十层平台:一至七层方形,共有四百三十二个神龛;八至十层为圆形,中央有高7米的主佛塔,周围环绕七十二座小塔,气势雄伟。
婆心 pó xīn1.《景德传灯录·临济义玄禅师》:"黄蘖问云:'汝回太速生。'师云:'只为老婆心切。'"后以"婆心"指仁慈之心。
婆娑 pó suō①跳舞的样子;舞蹈:婆娑呕吟,鼓掖其笑|高粱叶子舞婆娑。②舞姿飘逸优美:舞姿婆娑。③形容枝叶纷披的样子:枝叶婆娑的大树。
婆陁 pó tuó1.见"婆陀"。
侯伎 婆侯伎 pó hóu/hòu jì/qí1.见"婆猴伎"。
婆婆嘴 pó pó zuǐ1. 喻指好议论而又言语罗嗦的人。如:我认为自己是婆婆嘴,见了什么不对的事都要说上两句。

婆的二字词语

婆的三字词语

娑儿 饼焦 嫂船 罗门 猴伎 侯伎 儿气 欢喜 罗洲

婆的四字成语

娑起舞 妈妈 娑没索 罗门教 罗浮屠 罗门咒

其他字的组词

艹组词 ⼨组词 ⽐组词 垄组词 茂组词 勉组词 胚组词 埃组词 梆组词 隔组词 渤组词 嗜组词 筷组词 膊组词 鬰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