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的拼音、解释、组词

婆罗门的简介:

pó luó mén
印度种姓制度四大种姓中的第一等级。是主管宗教祭祀、解释律法和传教的僧侣阶层,掌握神权,享有种种特权,属于统治阶级。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印度的贵族。

2. 词牌名。本为唐大曲,曲调乃从大曲摘遍而来。词为双调,七十六字,九平韵。也称为「婆罗门引」。

3. 梵语音译,意译为「净行」、「净裔」。印度早期社会,凡分四种阶级,婆罗门是最高阶级。婆罗门自称是梵天的后裔,世袭祭司,事奉大梵天,专修净行,掌握神权;后引申泛指出家的修行人。《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一四:「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

婆罗门”这个词主要来源于古印度的文化和宗教体系,在梵文中被称为“Brahmin”。它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1. 历史与宗教层面:在早期的吠陀时代,婆罗门指的是一个社会阶层或职业群体,他们被认为是掌握宗教仪式和学问的人。他们是祭司、学者和社会精英的一部分。

  2. 哲学与文化层面婆罗门不仅是一个社会角色,更象征着智慧的知识分子,持有并传播印度教的核心教义和知识体系,例如吠陀经典(如《梨俱吠陀》)中的诗歌和哲学思想。

  3. 现代用法:在今天的语境中,“婆罗门”这个词的使用频率较低,但在一些特定的文化、历史或学术讨论中仍会被提及。它有时被用来指代那些掌握高级知识的人群或者学者。

接下来提供五个使用“婆罗门”的造句:

  1. 在古代印度社会里,婆罗门阶层负责主持重要的宗教仪式和教育人们关于吠陀的知识。
  2. 作为一个现代的学者,他希望能像古时的婆罗门一样,通过自己的研究贡献于人类知识的进步。
  3. 婆罗门教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东亚文化圈中的许多哲学观念和发展方向。
  4. 尽管现代社会已经不再严格区分四个种姓,但婆罗门的传统智慧和精神追求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5. 他花费数年时间深入研究婆罗门的宗教文本和哲学体系,最终写成了一本关于其思想的研究专著。

分词解释

1 年老的妇女:老太~。苦口~心。2 丈夫的母亲:公~。~媳。~家。~~。3 称长两辈的亲属妇女:姑~。姨~。外~。4 方言,泛指已婚的青年妇女,亦称妻子:~娘。~姨。5 旧时指从事某些职业的妇女:媒~。收生~。

luó

1 捕鸟的网:~网。2 张网捕捉:~掘(用网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粮食。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门可~雀(形容门庭冷落)。3 搜集,招致,包括:~捕。~致(招请人才)。网~。包~。~织罪名(虚构罪名,陷害无辜)。4 散布:~列。5 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绢~。6 用罗筛东西:~面。7 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绮。~扇。8 量词,用于商业,一罗合十二打。9 同“ 脶 ”。10 姓。

mén

1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儿。~口。开~见山。2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3 途径,诀窍:~径。~道儿。4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第。~风。~婿。长(zhǎng )~长子。5 事物的分类:分~别类。6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徒。7 量词:一~大炮。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