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的组词
赤常见的组词有:赤轩,赤炜,赤剥,赤网,赤支毸,赤麻,赤泥,赤眼,赤洒洒,赤口烧城,赤邑,赤十字会,赤韨,赤痢,赤尽,赤盐,赤风,赤鴈,赤铜,赤帝子,赤潮,赤糜,赤查,赤赐,赤骨,赤鼻,赤縺蛇,赤字,赤壁之战,赤红
词语 | 解释 |
---|---|
赤轩 | 赤轩 chì xuān1.古代帝王殿堂前的平台。 |
赤炜 | 赤炜 chì wěi1.古代五行说指南方赤色盛阳之气的光华。 2.赤色与火﹑夏天相配,因亦引申指夏天。 |
赤剥 | 赤剥 chì bō1.拔光弄净。 2.脱光;裸露。 |
赤网 | 赤网 chì wǎng1.菟丝子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菟丝子》。 |
赤支毸 | 赤支毸 chì zhī suī1.见"赤支沙"。 |
赤麻 | 赤麻 chì má1.红色麻丝。古代符节上的装饰物。 2.荨麻科植物。多年生草本,茎高二三尺,往往数茎丛生,叶有柄,对生,茎及叶柄带赤色。生于山野间。茎皮纤维可制绳。 |
赤泥 | 赤泥 chì ní1.呈红色的泥土。旧时酒坛封口多用之。 |
赤眼 | 赤眼 chì yǎn1.患急性结膜炎时,眼白发红。俗称红眼。 |
赤洒洒 | 赤洒洒 chì sǎ sǎ1.犹赤裸裸。 |
赤口烧城 | 赤口烧城 chì kǒu shāo chéng赤舌:指谗言。比喻谗言为害极其严重。 |
赤邑 | 赤邑 chì yì1.古代指京都所治的县。 |
赤十字会 | 赤十字会 chì shí zì huì1."红十字会"的旧称。 |
赤韨 | 赤韨 chì fú1.赤芾。 2.赤绂。 |
赤痢 | 赤痢 chì lì1.中医称大便中带血不带脓的痢疾。 |
赤尽 | 赤尽 chì jìn1.空无所有。 |
赤盐 | 赤盐 chì yán1.赤色的盐。古代方士炼黄金的原料。 2.赤色的盐。古代西域等地出产的一种食盐。 |
赤风 | 赤风 chì fēng1.天赤而有大风,古代以为兵灾之兆。 2.南风。 3.中医名词。指火气或热邪。 |
赤鴈 | 赤鴈 chì yàn1.亦作"赤雁"。 2.赤色之雁,古代以为瑞鸟。 |
赤铜 | 赤铜 chì tóng1.指纯铜。也称红铜﹑紫铜。 2.古代传说谓昆吾之山所出的铜,其色如火,质极坚,以铸刀剑,锋利无比。 |
赤帝子 | 赤帝子 chì dì zǐ1.指汉高祖刘邦。《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旧谓汉以火德王,火赤色,因神化刘邦斩蛇的故事,称刘邦为"赤帝子"。 |
赤潮 | 赤潮 chì cháo由于海洋富营养化,使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和高度密集所引的海水变红的现象,多发生在近海海域。赤潮成海水严重污染,鱼虾贝类等大量死亡。也叫红潮。 |
赤糜 | 赤糜 chì mí1.见"赤眉"。 |
赤查 | 赤查 chì zhā1.指鼻子尖患有红色斑点,为皮肤病之症状。 |
赤赐 | 赤赐 chì cì1.指孔子学生公西赤(子华)和端木赐(子贡)。两人均善于辞令,故并称。 |
赤骨 | 赤骨 chì gǔ1.赤骨立。比喻空无所有。 |
赤鼻 | 赤鼻 chì bí1.古谓齄鼻,俗称酒渣鼻﹑酒糟鼻。症状为鼻准发红,久则呈紫黑色,甚者可延及鼻翼,皮肤变厚,鼻头增大,表面高低不平,状如赘疣。 |
赤縺蛇 | 赤縺蛇 chì lián shé1.见"赤练蛇"。 |
赤字 | 赤字 chì zì1.红色的字。 2.经济活动中支出多于收入的数字。因簿记上用红笔书写,故称。 |
赤壁之战 | 赤壁之战 chì bì zhī zhàn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公元208年,曹操率二十余万大军南下,孙权和刘备联军五万人在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说今湖北蒲圻西北赤壁山)相拒。孙刘联军利用曹军远来疲惫、不习水战等弱点,用火攻击败曹操水师,随后水陆并进,大破曹兵。战后,孙权稳固了对江东的统治,刘备则据荆州和益州,初步奠定曹、孙、刘三方鼎立的局面。 |
赤红 | 赤红 chì hóng1.红色。 2.通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