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的组词
敦常见的组词有:敦竺,敦煌五龙,敦盘,敦悫,敦友,敦教,敦煌曲子词集,敦悦,敦乐,敦朴,敦如,敦阅,敦穆,敦说,敦爱,敦至,敦比,敦祗,敦让,敦颜,敦长,敦煌石室,敦煌,敦弓,敦修,敦睦,敦任,敦圄,敦引,敦诗说礼
词语 | 解释 |
---|---|
敦竺 | 敦竺 dūn/duì zhú/dǔ1.敦厚笃实。竺,通"笃"。 |
敦煌五龙 | 敦煌五龙 dūn/duì huáng wǔ lóng1.晋代敦煌人索靖﹑泛衷﹑张甝﹑索紾﹑索永的合称。因其俱有逸群之才,故称。 |
敦盘 | 敦盘 dūn/duì pán1.指玉敦和珠盘。古代天子或诸侯盟会所用的礼器。敦以盛食,盘以盛血,皆用木制,珠玉为饰。见《周礼.天官.玉府》。后以"熟盘"指宾主聚会或使节交往。 |
敦悫 | 敦悫 dūn/duì què亦作“敦愨”。厚道,诚实。 |
敦友 | 敦友 dūn/duì yǒu1.重视友情。 |
敦教 | 敦教 dūn/duì jiào/jiāo1.勉励教诲。 2.注重礼教。 |
敦煌曲子词集 | 敦煌曲子词集 dūn/duì huáng qū/qǔ zǐ cí jí词总集。今人王重民编。收录敦煌卷子中清理的唐五代词曲一百六十一首。上卷为长短句,中卷为唐人写本《云谣集杂曲子》,下卷为乐府。为研究敦煌词的重要参考资料。 |
敦悦 | 敦悦 dūn/duì yuè1.亦作"敦说"。亦作"敦阅"。 2.尊崇爱好。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赵衰曰:'郄縠可。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 |
敦乐 | 敦乐 dūn/duì lè/yuè1.谓崇尚音乐。 |
敦朴 | 敦朴 dūn/duì pǔ/pò/pō/piáo1.敦厚朴素。 |
敦如 | 敦如 dūn/duì rú1.厚重貌。 |
敦阅 | 敦阅 dūn/duì yuè1.见"敦悦"。 |
敦穆 | 敦穆 dūn/duì mù1.见"敦睦"。 |
敦说 | 敦说 dūn/duì shuō/shuì/yuè1.见"敦悦"。 |
敦爱 | 敦爱 dūn/duì ài1.敦厚友爱。 |
敦至 | 敦至 dūn/duì zhì1.深厚周到。 |
敦比 | 敦比 dūn/duì bǐ1.治理。 |
敦祗 | 敦祗 dūn/duì zhī1.诚笃恭敬。 |
敦让 | 敦让 dūn/duì ràng1.谦让。 |
敦颜 | 敦颜 dūn/duì yán1.谓相貌忠厚。 |
敦长 | 敦长 dūn/duì cháng/zhǎng1.屯长。敦,通"屯"。秦汉时戍边军中的领队。 |
敦煌石室 | 敦煌石室 dūn/duì huáng shí/dàn shì1.亦称"敦煌石窟"。 2.包括古代隶属敦煌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和水峡口小千佛洞四窟。一般指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在甘肃省敦煌县鸣沙山山麓。其处有三界寺,寺旁石室千馀,壁画﹑塑像(多系佛像)极多。自东晋迄元,皆有建造。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于复壁中发现藏经室,内藏手写佛经及美术作品等,极为丰富。写本最早为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最晩为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而以唐﹑五代的为最多。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等先后前往 |
敦煌 | 敦煌 dūn/duì huáng1.古代郡名。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北魏改为敦煌镇,后复改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置西沙州,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又改沙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仍改敦煌郡,干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沙州。 2.县名。在甘肃省。西汉置。十六国前凉建都于此,北周改名鸣沙县,隋大业初复名,唐末废。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复置,移治今址。县城是古代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站。城东南25公里的莫高窟(千佛洞)保存有四世纪至十四世纪遗留的壁画 |
敦弓 | 敦弓 dūn/duì gōng1.雕饰之弓。为古代帝王所专用。 |
敦修 | 敦修 dūn/duì xiū1.砥砺德行,治理政事。 |
敦睦 | 敦睦 dūn/duì mù〈书〉使亲善和睦:~邦交。 |
敦任 | 敦任 dūn/duì rèn/rén1.犹重用。 |
敦圄 | 敦圄 dūn/duì yǔ1.古代传说中的野兽,似虎而小。一说仙人名。 |
敦引 | 敦引 dūn/duì yǐn1.规劝引荐。 |
敦诗说礼 | 敦诗说礼 dūn shī shuō lǐ敦:敦厚。诗:《诗经》。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