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组词
马常见的组词有:马尾松,马奴,马糖,马官,马资,马明菩萨,马兀,马鬣,马蔺子,马远,马桶,马券,马鞍形,马溜子,马路新闻,马站,马豆,马包,马驿,马利,马鹿易形,马韀,马后,马拉雅拉姆人,马辔,马甲,马口柴,马裤,马快,马蚁草
词语 | 解释 |
---|---|
马尾松 | 马尾松 mǎ wěi sōng裸子植物门,松科。常绿乔木。高可达40米。树皮下部灰褐色,上部红褐色。针叶长而细柔,两针一束,密生在小枝上。球果卵圆形,种子有翅。原产中国,分布在淮河以南各省。是荒山造林先锋树种。木材用于建筑、铁路、矿山和造纸。树干可采松脂。种子可食用。 |
马奴 | 马奴 mǎ nú1.养马的奴仆。 |
马糖 | 马糖 mǎ táng1.见"马唐"。 |
马官 | 马官 mǎ guān1.掌牧马政令的官吏。泛指牧畜管马的人。 2.旧时官员所骑之马。 |
马资 | 马资 mǎ zī1.亦作"马赀"。 2.买马或养马的费用。 3.卖马所得的钱。 |
马明菩萨 | 马明菩萨 mǎ míng pú sà1.即马头娘。 |
马兀 | 马兀 mǎ wù1.见"马杌"。 |
马鬣 | 马鬣 mǎ liè1.亦作"马鬛"。 2.马鬃。 3.坟墓封土的一种形状。亦指坟墓。 |
马蔺子 | 马蔺子 mǎ lìn zǐ1.见"马蔺"。 |
马远 | 马远 mǎ yuǎn/yuàn南宋画家。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治今山西永济),移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出身绘画世家。光宗、宁宗时任画院待诏。擅画山水,多作一角半边之景,人称“马一角”。亦工人物、花鸟。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有《踏歌图》等存世。 |
马桶 | 马桶 mǎ tǒng1.大小便用的有盖的桶。俗称马子。 |
马券 | 马券 mǎ quàn/xuàn1.即马票。 |
马鞍形 | 马鞍形 mǎ ān xíng1.两头高起中间低落的形状。多比喻事物发展曲折﹑有起伏。 |
马溜子 | 马溜子 mǎ liū/liù zǐ1.见"马溜子船"。 |
马路新闻 | 马路新闻 mǎ lù xīn wén1.指广泛流传而未经证实的消息。 |
马站 | 马站 mǎ zhàn1.驿站。 |
马豆 | 马豆 mǎ dòu1.亦称"马沙"。籽粒形大的豆,如蚕豆之类。 2.喂马用的豆料。 3.云实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云实》。 |
马包 | 马包 mǎ bāo1.一种中间开口,两旁可以装塞钱物的长布袋。可以横置马﹑驴等背上。 |
马驿 | 马驿 mǎ yì1.驿站。 |
马利 | 马利 mǎ lì1.犹麻利。快速。 |
马鹿易形 | 马鹿易形 mǎ lù yì xíng出自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
马韀 | 马韀 mǎ jiān1.见"马鞯"。 |
马后 | 马后 mǎ hòu1.戏曲术语。同"马前"相对。旧指演员通过增加唱词﹑念白和放慢演唱速度以延长演出时间。 |
马拉雅拉姆人 | 马拉雅拉姆人 mǎ lā/lá yǎ lā/lá mǔ rén也称“马拉雅利人”。印度的民族之一。另有少数分布在新加坡。约3000万人(1985年)。讲马拉雅拉姆语。信印度教,有的信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实行种姓制度。主要从事农业,有的从事渔业。 |
马辔 | 马辔 mǎ pèi1.驭马的嚼子和缰绳。 |
马甲 | 马甲 mǎ jiǎ1.马的护身甲。 2.干贝。江珧肉柱。 3.方言。背心。 4.清八旗制的兵丁。 |
马口柴 | 马口柴 mǎ kǒu chái1.明代宫中膳房所用之柴,其柴四尺许,两端刻两口,以绳缚之,故称。 |
马裤 | 马裤 mǎ kù1.特为骑马方便而做的裤子。膝部以上肥大,以下紧瘦。 |
马快 | 马快 mǎ kuài1.本谓马行疾速。引申指很快,立刻。 2.明水军中的一种快船。 3.亦称"马快手"。旧时官署中担任缉捕事务的役吏。 |
马蚁草 | 马蚁草 mǎ yǐ cǎo1.地锦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九.地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