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的组词
曹常见的组词有:曹刘,曹参(?-前190),曹恶,曹聚仁(1900.6.26~1972.7.23),曹王,曹掾,曹耦,曹丘,曹洞,曹娥,曹娥碑,曹溪,曹马,曹白鱼,曹侣,曹靖华(1897.8.11~1987.9.8),曹局,曹魏,曹官,曹丕(187-226),曹衣出水,曹植(192-232),曹聚,曹国舅,曹雪芹(1715-1763),曹郎,曹偶,曹孙,曹操(155-220),曹吏
| 词语 | 解释 |
|---|---|
| 曹刘 | 曹刘 cáo liú1.曹操﹑刘备的并称。 2.曹植﹑刘桢的并称。 |
| 曹参(?-前190) | 曹参(?-前190) cáo cān汉初大臣。字敬伯,沛县(今属江苏)人。曾为沛县狱吏。秦末从刘邦起义,屡立战功。汉朝建立后封平阳侯。曾任高祖长子齐王的相国九年。协助高祖平定陈豨、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后继萧何为丞相,“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 |
| 曹恶 | 曹恶 cáo wù1.众人所厌恶。 |
| 曹聚仁(1900.6.26~1972.7.23) | 曹聚仁(1900.6.26~1972.7.23) cáo jù rén(1900.6.26~1972.7.23)生于浙江浦江(今属兰溪市)。1921年毕业于浙江省立一师,同年到上海;在民国女子工艺学校任教,并为《国民日报·觉悟》撰稿。1922年记录章太炎的讲演稿《国学概论》在《觉悟》发表,引起社会注意。1923年,担任上海艺专、暨南、复旦等大学教授,并从事写作。1932年主编《涛声》半月刊。1934年协助陈望道编辑《太白》。次年与徐懋庸创办《芒种》。抗战爆发后,任中央通讯社战地特派员,采访淞沪战役、台尔庄战役,后活跃在东南各战区。1941年至19 |
| 曹王 | 曹王 cáo wáng1.曹植﹑王粲的并称。 |
| 曹掾 | 曹掾 cáo yuàn1.分曹治事的属吏,胥吏。 |
| 曹耦 | 曹耦 cáo ǒu1.同"曹偶"。 |
| 曹丘 | 曹丘 cáo qiū1.复姓。汉代有曹丘生﹐对季布的任侠义勇到处赞扬﹐季布因之享有盛名。事详《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后因以"曹丘"或"曹丘生"作为荐引﹑称扬者的代称。 |
| 曹洞 | 曹洞 cáo dòng1.见"曹洞宗"。 |
| 曹娥 | 曹娥 cáo é1.东汉时会稽郡上虞县人。相传其父五月五日迎神,溺死江中,尸骸流失。娥年十四,沿江哭号十七昼夜,投江而死。世传为孝女。 |
| 曹娥碑 | 曹娥碑 cáo é bēi1.曹娥的墓碑。东汉上虞度尚立,其弟子邯郸淳撰文。碑已不存,文见《古文苑》卷十九。后世所传《曹娥碑帖》,一为晋人墨迹摹刻的拓本,宋拓《临江戏鱼堂帖》本题作晋右将军王羲之书。一为宋元佑八年蔡卞重书,题作《后汉会稽上虞孝女曹娥碑》。行书。文见《金石萃编》卷一四○。 |
| 曹溪 | 曹溪 cáo xī1.水名。在广东省曲江县东南双峰山下。 2.禅宗南宗别号。以六祖慧能在曹溪宝林寺演法而得名。 |
| 曹马 | 曹马 cáo mǎ1.指魏晋。魏为曹氏,晋为司马氏,故云。 2.三国魏曹真﹑晋司马懿的并称。 |
| 曹白鱼 | 曹白鱼 cáo bái yú即“鳓”。 |
| 曹侣 | 曹侣 cáo lǚ1.伙伴,同伴。 |
| 曹靖华(1897.8.11~1987.9.8) | 曹靖华(1897.8.11~1987.9.8) cáo jìng huá原名曹联亚。河南卢氏人。1919年在开封河南省立第二中学求学时,投身于五四运动。1920年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俄文,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1年年底回国,在北京大学旁听,并从事文学翻译工作。1924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7年4月,重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列宁格勒东方语言学院任教。1933年10月回国,先后在北平女子文理学院、中国大学、东北大学等校任教授。1939年去重庆,任中苏文化协会常务理事,主编《苏联文学丛书》。1948年应聘赴北 |
| 曹局 | 曹局 cáo jú1.官署。 2.分职治事的官吏。 |
| 曹魏 | 曹魏 cáo wèi1.朝代名。即三国魏。因系曹氏所建,故后称曹魏,以别于拓跋魏。 2.指《诗.国风》中的《曹风》﹑《魏风》。 |
| 曹官 | 曹官 cáo guān1.属官。 |
| 曹丕(187-226) | 曹丕(187-226) cáo pī (187-226)即“魏文帝”。三国时魏国的建立者、文学家。字子桓,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次子。曹操死后袭为魏王。推行九品中正制,确立和巩固士族门阀在政治上的特权。公元220年代汉称帝,都洛阳(今属河南),国号魏。爱好文学,诗歌创作和文学理论都有成就。 |
| 曹衣出水 | 曹衣出水 cáo yī chū shuǐ1.北齐曹仲达﹑唐吴道子都善画佛像,曹笔法稠叠,而衣带紧窄;吴则笔势圆转,而衣带飘举,故后人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参阅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 |
| 曹植(192-232) | 曹植(192-232) cáo zhí (192-232)三国魏诗人。字子建,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早年因富于才学,曾被曹操宠爱,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睿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所作五言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练而词采华美,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亦善辞赋、散文。 |
| 曹聚 | 曹聚 cáo jù1.群聚。 |
| 曹国舅 | 曹国舅 cáo guó jiù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名友,为宋曹太后之弟。因其弟仗势作恶,不法杀人,深以为耻,遂散尽资财,隐迹山谷修道。后遇汉钟离、吕洞宾,引入仙班。 |
| 曹雪芹(1715-1763) | 曹雪芹(1715-1763) cáo xuě qín (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辽阳。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自曾祖起三代为江宁织造。雍正初年,其父被免职下狱,家产被抄没,从此家道中落。代表作长篇小说《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历时十年,未及完成。今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
| 曹郎 | 曹郎 cáo láng1.即部曹。部属各司的官吏。 |
| 曹偶 | 曹偶 cáo ǒu1.侪辈;同类。 |
| 曹孙 | 曹孙 cáo sūn1.曹操﹑孙权的并称。 |
| 曹操(155-220) | 曹操(155-220) cáo cāo (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公元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208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退回北方。被封为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他在北方实行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耕,使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又多次下令求贤。善写诗歌,作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
| 曹吏 | 曹吏 cáo lì1.属吏;胥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