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锟(1862-1938)的拼音、解释、组词
曹锟(1862-1938)的简介:
cáo kūn (1862-1938)
直系军阀首领。直隶天津(今天津市)人。曾任北洋军第三镇统制。辛亥革命后历任直隶督军兼省长、直鲁豫三省巡阅使。直奉战争中击败张作霖,控制北方政局。1923年以五千银元一票收买国会议员,贿选为“大总统”。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被赶下台。
直系军阀首领。直隶天津(今天津市)人。曾任北洋军第三镇统制。辛亥革命后历任直隶督军兼省长、直鲁豫三省巡阅使。直奉战争中击败张作霖,控制北方政局。1923年以五千银元一票收买国会议员,贿选为“大总统”。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被赶下台。
- AI解释
《曹锟(1862-1938)》这个描述涉及的人物是曹锟,他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北洋政府元老级人物。他出生于清朝同治年间,在民国成立前后曾担任过多项重要的政治职务。曹锟以军阀出身进入政界,并通过复杂的政治手段成为了中华民国第二任大总统(1928年5月-1931年7月)。他的任期并不长,但其影响力和历史地位不容忽视。
详细解释:
- 生平:曹锟出生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在晚清到民国交替的特殊背景下成长。
- 政治生涯:他早年的军旅经历为后来的政治活动奠定了基础。之后凭借权谋政治手腕,逐步在政坛上占据一席之地,并最终担任大总统。
- 历史评价:由于曹锟与北洋政府时期腐败政治紧密相关,在民众和史学界中常被视为负面人物之一。
造句
- 曹锟虽然曾是中华民国的总统,但他的执政生涯却因贪腐丑闻而臭名昭著。
- 历史学者们常常提及曹锟在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权谋和腐败行为。
- 在讨论民国初期的政坛风云时,曹锟的名字总是绕不开的话题之一。
- 尽管曹锟最终未能实现长久执政,但他所留下的政治遗产却影响了当时及后世。
- 曹锟之所以能成为大总统,不仅依赖于个人能力,更离不开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复杂环境。
这些句子旨在从不同角度展现曹锟在历史中的角色及其影响。
分词解释
曹
cáo
1 等,辈:尔~(你们)。吾~。2 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部~(中国明、清两代各部司曹的通称,源于汉代曹史的简称,相当于郡守的总务长)。3 诉讼的原告、被告两方。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