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155-220)的拼音、解释、组词

曹操(155-220)的简介:

cáo cāo (155-220)
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公元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208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退回北方。被封为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他在北方实行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耕,使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又多次下令求贤。善写诗歌,作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 AI解释

《曹操(155-220)》指的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全名是曹嵩之子,字孟德,后改名为操。

详细解释

政治与军事成就

  • 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能够凭借拥戴汉献帝的名义,在乱世中控制了中原大部分地区。
  • 统一北方:通过一系列战争和政治手段,成功地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文化贡献

  • 文学创作:曹操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领袖,也是一位诗人。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 倡导文治:鼓励学者、文人参与治理国家事务,并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个人特质

  • 智慧与谋略:在复杂的局势中表现出极高的策略意识和决策能力。
  • 严厉作风:虽然其政策和手段有时显得严苛,但这也帮助他在乱世中迅速崛起并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造句

  1.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人物,在文学与政治领域都有卓越贡献。
  2.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常常被描绘为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领袖。
  3. 曹操不仅擅长用兵,还精通诗文创作,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4. 他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让曹操迅速崛起,并最终成为北方霸主之一。
  5. 由于其卓越的才能与坚定的决心,在乱世中曹操成功地统一了中原大地。

分词解释

cáo

1 等,辈:尔~(你们)。吾~。2 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部~(中国明、清两代各部司曹的通称,源于汉代曹史的简称,相当于郡守的总务长)。3 诉讼的原告、被告两方。4 姓。

cāo

1 拿,抓在手里:~刀。~觚(手持木简,指写诗作文)。~管(执笔,指写作)。~刀必割(喻不失时机,要当机立断)。2 控制、掌握:~舟。~纵。3 从事:~心。~办。~作。~持。~劳。~之过急。4 体力的锻炼,军事的训练:~练。~场。~演。上~。5 用某种语言或方言讲话:他~一口闽南音。6 行为,品行:~行。~守。7 姓。